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3期
编号:11668784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3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iury;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severe.TBI)其伤残率和死亡率占各部位损伤首位。但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发展迅速,伤情严重,伤性复杂,给转运途中治疗护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如果早期急救得当,体位方法正确可降低颅内压,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有明显影响。如能保证院前急救中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良好效果。现对9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不同体位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8例,男 63例,女 35例;年龄17~67岁,平均47.8岁。交通事故68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1例,摔伤7例;受伤时间2 h内68例,2~3 h 18例,3~12 h 12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以上患者采用有效的途中运送抢救进行各项治疗护理,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位体液平衡,维持血容量基础上缩短入院时间,避免再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再出血,护送至医院进一步专科治疗及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1]、去骨瓣减压术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脑疝、脑脊液漏情况,注意合并伤处理。如合并出血性休克,首先给予止血、快速输液等抗休克处理,待休克纠正后方可使用脱水剂。

    2 药物治疗及现场救治

    2.1 意识的观察 观察意识瞳孔,了解受伤的时间、原因及昏迷情况,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要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如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3];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处理。

    2.2 瞳孔的观察 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受压;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持续昏迷并进行性加重证明伤情严重,易发生脑疝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进行心脏复苏,气管插管等胸外按压并及早合理应用脱水剂甘露醇,成人250 ml,快速静脉滴注,危重时可加呋噻米激素治疗。
, 百拇医药
    2.3 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伤后应每15~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为防止患者躁动而影响准确性,测量时按先测呼吸再测脉搏、血压,最后观察意识。如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高,多提示颅内压升高,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如出现呼吸浅促,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说明病情危重,应配合医生抢救。

    3 运送中的体位及相关护理措施

    3.1 体位 颅脑水肿者头部抬高15°~2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以降低颅内压,,同时还可以增加肺部通气量。术后患者特别去骨瓣减压者取健侧卧位昏迷患者头偏一侧,深昏迷者预防性将软枕于颈肩部使下颌部抬高,使耳鼻腔气道及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

    3.2 呼吸道护理 运送中注意观察面色,呼吸情况,注意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出现抽搐喷射状呕吐呼吸急促,痰由口鼻腔涌出应取平卧,头偏一侧,及时吸痰,如患者发生高而尖的喉呜音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气道的不完全阻塞,应迅速清除咽部分泌物血凝块泥土等并向前托起患者下颌把舌牵拉出,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通畅。
, 百拇医药
    3.3 基本生命支持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有效的血循环,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车辆在运行中可将患者肢体放在支撑物上,以免晃动造成针头脱出或针头穿破血管壁,因此穿刺部位要选择在易固定的位置尽量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快速输液已便及时迅速抢救。

    3.4 吸氧 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为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应给予持续有效吸氧。

    3.5 创口处理 妥善处理创口和伤肢固定、止痛、包扎,大出血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抢救时应争分夺秒,紧张有序地参加救护。

    3.6 烦躁的护理 大多数患者突然遇受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往往处于恍惚害怕之中,应及时有效的与患者沟通,并从容镇静的急而有序的观察抢救患者,对躁动不安者为避免加重出血可根据病情给予安定镇静剂。

    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 百拇医药
    4.1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应早期给营养支持对胃黏膜保护,对应采用止血制酸剂保护胃黏膜,严重可应用阿托品治疗并留置胃管,观察胃液等情况。

    4.2 对高热的护理 伤后早期出现高热,多由于脑干损伤或丘脑下部损伤所致,高热可致代谢增强,加重缺氧,促进脑水肿,给予物理降温,一般采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冰帽,可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改善脑的缺氧状态。必要时采用药物退热,体温过高时物理及药物降温无效可采用冬眠疗法[2],保持体温在31℃~34℃。

    4.3 预防颅内感染 耳、鼻有脑脊液外漏者,应卧向患侧,用无菌棉签轻轻擦去,忌冲洗和填塞,以防颅内感染。

    5 体会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护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初步救护后在医护人员密切监护下送往就近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则为进一步抢救争取了时机,也是促进危重伤员病情稳定的有利保障,要勤问勤查,做好各项监护和记录,注意患者的面色表情,呼吸深浅,呕吐物和分泌物的颜色及伤口敷料侵湿程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才能提高救护水平[3]才能有效的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为急危重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王正国.高原战创伤基础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

    [2] 只达石,王忠诚.颅脑创伤规范化诊疗的定义.中华创伤杂志,2002,18:69-70.

    [3] 雷鹏,田立桩,王珏,等.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中华创伤杂志,2005,21(7):541., 百拇医药(赵亚清 牛建华 刘丽香 王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