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7
编号:13556956
银杏酮酯联合常规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应用价值(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97
     1.8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相关临床文献[7],并根据临床实际判定疗效。AA%或ADP%≥75%,提示抗血小板药物抑制率良好;AA%或ADP%为50%(含)~75%,提示抗血小板药物抑制率有效;AA%或ADP%为30%(含)~50%,提示抗血小板药物抑制率不佳;<30%,提示机体对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数据的比较采用F差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数据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调整用药前后抗血小板效应比较 调整用药后2周复查TEG发现,3组的ADP%、AA%均明显高于其调整用药前(均P<0.05),调整用药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随访期间3组ADR发生率比较 随访期间,3组均未出现严重的ADR,未发生支架内再次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等MACE事件。3组ADR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出血率最低(P<0.05)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