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0
编号:13613459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特色和临床解读(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0
     2.3.3 制定了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的问诊要点,简化辨证程序 问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慢性胃炎的证型的判别有重要的意义,指南在制定了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问诊要点,在同行评议通过,由于体例变动,未能出版,附录于下,以供参考。1)主症的性质:胀满、胀痛者多属气滞;灼痛者多属热证;刺痛者多属血瘀;隐痛者多属虚证。2)症状的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病位多在肝胃;劳累诱发或加重的多属虚证;拒按者多属实证;喜按者多属虚证;受寒引起的多属寒邪犯胃;饮食后诱发,嗳腐吞酸者多属食滞。3)病程的长短:病程短,病势急迫者多属实证或热证;病程较长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伴血瘀。4)整体精神状态与体力:平素精神倦怠,体力不足者多属虚证;畏寒,手足不温者多属寒证;肢体困倦感明显者多属湿困。5)食欲、饮食喜好:食欲不振,口淡乏味者多属虚证、寒证;喜热食者多属寒证;喜冷食者多属热证。6)大便的质地、色泽、气味、频次:大便溏薄者多属虚证;完谷不化者多属虚寒证;大便干者多属实热或阴虚;大便不畅者多属气滞;大便有黏液且气味臭秽者多属湿热证;大便发黑者多兼血瘀。

    2.4 中医干预方案 指南强调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的干预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针灸、穴位埋线为辅,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中,总结现有的中医药干预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模式,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临症要点等方面分别叙述,区别于其他现行的行业共识。对于临床干预方法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