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424740
协同护理模式对面部整形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第9期
     [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面部整形手术效果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颜面部整形手术的116例面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8例)和协同组(5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协同组则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家庭支持评分等生活质量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协同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等SQLI评分均升高(P<0.05);常规组的健康感受、活动能力评分升高(P<0.05),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家庭支持的评分改变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协同组的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协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面对评分均升高,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均降低,且协同组患者的面对评分高于常规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面部整形手术患者中开展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可提高生活质量及术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协同护理;面部整形手术;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医学应对问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9-0138-04

    面部损伤会使患者出现生理、心理及外观相关应激反应,现大多患者均可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对创面进行清创、矫正、缝合等以达到美容效果。但由于面部损伤易造成患者自卑心理,治療过程中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导致配合度较低,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术后易出现感染且恢复较差。因此给予面部整形手术患者舒适、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2]。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强化护理集体协同作用的护理模式,可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已有医学工作者将其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护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面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较少[3-4]。本研究选取笔者医院接受面部整形手术的面部损伤患者,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面部整形手术效果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颜面部整形手术的面部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协同组,每组各58例。常规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5.97±12.43)岁;手术部位:头面部外伤性皮肤缺损13例,头面部肿块占位影响容貌9例,眼部3例,鼻部6例,口唇8例,耳部6例,面部除皱1例,面部瘢痕12例。协同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5.83±12.17)岁;手术部位:头面部外伤性皮肤缺损14例,头面部肿块占位影响容貌8例,眼部5例,鼻部5例,口唇6例,耳部9例,面部除皱3例,面部瘢痕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阅读、理解及语言交流能力正常者;②病历资料完整;③首次进行整形美容手术者;④无其他部位创伤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②有精神疾病,且依从性差者;③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感染者;④急诊患者;⑤创伤伤口需进行多期手术缝合者。

    1.3 治疗和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组后完善各项检查,采用整形手术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辅助医生工作,告知患者有关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并对术后患者进行创面清理、体位干预、切痂植皮护理、吸痰处理等,积极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协同组患者则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给患者重新安排生活,然后由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选择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护理和教育方法,建立健康目标,协同实施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计划,使患者自我接受、自我尊重、自我实现、不断提高自信心以及促进人际关系和满足需要的能力,进而获得现实的个人目标,并定期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及效果评价。同时,根据行动研究的理论,以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存在的显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协同护理教育的导向,具体包括:①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疾病认知教育等),让患者和家属充分认识到治疗的长期性、可治性,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使其勇敢面对事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②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系统讲解并强调家属参与患者疾病护理过程的重要性;③讲解心理卫生知识,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家庭社会活动,感受生活乐趣及自身存在价值,为患者营造良好环境,以缓解烦躁心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理状态;④给予相关饮食指导,督促患者合理膳食,控制体脂量,减少胆固醇摄入,戒烟忌酒等;⑤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对负性情绪制定预见性措施,分析影响术后恢复以及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后果,使患者自觉实施自我护理,告知患者正确的审美观,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提升自我内涵来增加人格魅力。护理工作中通过一对一交谈、心理测评表、询问患者等方式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已经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予以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必要的精神干预药物;⑥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应互相探讨,提出明确的问题,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再经文献查证,收集资料等,将问题分解为可逐个解决的小问题,在健康护理过程中强调实践者行动日志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及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记录自己的想法,为修正治疗、恢复和护理计划提供材料等;⑦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制定出院后的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案,包括改良不良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进行科学的日常护理产品选择,温水洁面,并加强水质润肤品的使用来进行保湿护理等。两组患者的护理以及随访周期为半年[5-6]。, 百拇医药(邢玉虹 任红 王娜)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