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5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712275
活动翼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17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尖牙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0~19岁,平均年龄(14.21.60)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5.51.80)岁。所有患者上下颌牙齿向前突出,且依从性较好。在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不采用其他控制装置,且完成测量前不采用颌间牵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先进行一期(6个月)的临床效果总结,并作出阶段性评价,参与活动翼矫治研讨会,从而丰富研究的技术含量。并在2013年12月进行年终的总结、分析与统计。在技术测量指标上,主要测量以下方面指标。

    1.2.1 间隙关闭指标测量:不同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前都要记录其基本牙齿模型,并拍摄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同时还要对患者的曲面断层片进行拍摄。在对患者进行矫正过程中,在最初关闭间隙时要取用模型,等到患者一侧间隙关闭时再取模型,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测量之后采用平均值作为间隙关闭量,从而最终得出各组平均每月间隙关闭量[3]。

    1.2.2 尖牙相关指标测量(牙根与牙槽骨):借助于曲面断层测量槽沟龈到根尖间距离,通过托槽龈与X线片间尺寸比例,减小照片误差,换算压根长度。在曲面断层片测量尖牙牙骨质到牙槽嵴顶间距。用类似方法消除放大误差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