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94406
下颌矢状劈开术对下颌角横向变化及面型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第5期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自1957年被Obwegeser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矫治下颌骨畸形最为常用的一种术式[1-2]。研究表明[3-4],双侧SSRO后退下颌后近心骨段的位置会有明显变化,下颌角间宽度(双侧下颌角间的距离)会有所增加。而近心段的位置不仅影响术后近远心骨段间的稳定性,还对术后的面型改变产生明显影响[5]。从美学角度讲,下颌角间宽度的变化对双侧SSRO患者术后正貌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双侧SSRO后退下颌术后下颌角横向位置的变化及其对面下1/3形态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文献回顾,综述如下。

    1近心骨段的移动方向及下颌角间宽度的变化趋势

    目前对于双侧SSRO后退下颌术后髁突位置的研究较多,对下颌角间宽度的研究尤其是利用正位头颅X线片对正貌的对称性和术后美观效果的评估甚少[6]。Ingeborg[7]等最早对42例双侧SSRO前徙下颌的患者下颌角间宽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23例增加,2例减小,17例不变,下颌角间宽度平均增加了2mm。Choi[3]等对24例行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患者的研究表明,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下颌角间宽度明显增大;至术后晚期(术后两年左右),21例患者的下颌角间宽度有所减小,但与术前相比,下颌角间宽度仍有所增加,且与下颌水平向的复发没有关系。

    Amano[4]、杨志成[8]、陈晓红[9]、黄伟[10]等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结论,即术后早期与术前相比,近心骨段下部横向变化明显,下颌角间宽度明显增加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