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色素沉着) > 黄褐斑(肝斑)
编号:11955236
吴景东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第7期
     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1],中医学属“肝斑”、“黧黑斑”等范畴,认为多因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荣养而发病;或肝肾不足,虚火上炎;或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灼伤阴血,加之木旺克土,脾虚湿蕴,湿热熏蒸所致[2];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多因妊娠、日晒、化妆品等有关,也可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等[3]。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优势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导师吴景东教授治疗黄褐斑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1.1早在《普济方》中有云:“面尘脱色,是主肝。”《张氏医通》中曰: “面尘脱色, 为肝木失荣。”以上皆可看出,本病病因源于肝,肝失条达,郁而化热,灼伤阴血,血行不畅,致使颜面气血失和,滞而为瘀,反映于面部而成本病。

    1.2 在《诸病源侯论·面黑肝侯》 “面黑肝者,或脏腑有痰饮……,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肝。”中可以看出,痰饮为黑肝的病因之一,“气血不和”、“不能荣于皮肤”则导致本病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