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89802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第2期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近十几年来提出并开展的新方法,它包括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1]最先提出的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及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 Argenta 和Morykwas[2]首创的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两项关键技术。两者原理相同即封闭负压吸引,但是在选材、方法与适应证等方面存在差异。近年来NPWT得到不断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其作用原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现就负压引流技术的发展现状、作用原理作一综述。

    1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国内外进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就有文献报道了应用负压治疗创面和伤口[3]。1993年,Fleischmann等[1]首次将负压应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感染,得到肯定效果,该方法很快被推荐到各种软组织缺损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后来,Morykwas等[2]研究发展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他们运用动物模型比较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与盐水纱布敷料对慢性伤口的疗效,结果显示,NPWT治疗在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及降低创面细菌数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1994年,裘华德等[4]引进德国NPWT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及感染创面的治疗,并将其命名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2000年,许龙顺等[5]对NPWT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血流动力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并自行研制了密闭性敷料用于慢性难治性伤口的治疗,疗效显著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