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89361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第2期
     1.5 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的确定:由目的基因IL-17mRNA和内参基因β-actin的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图1-4)可见,IL-17mRNA和β-actin的扩增效率恒定,且均已达到平台期,;相应的阈值循环数(Ct)稳定,重现性好;它们的熔解曲线均为单峰特异,引物的特异性好且无引物二聚体产生。故可以使用该体系对目的基因IL-17进行定量。

    2.2 各组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mRNA表达量的比较:21例进展期白癜风、23例稳定期白癜风和30例健康对照的IL-17mRNA表达量分别为3.232±1.137、1.672±0.896和1.432±0.954。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IL-17mRNA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相比,IL-17mRNA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IL-17mRNA的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