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310337
水果“坏”了怎么办?(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健身科学》 2012年第10期
     十一长假,除了大包小裹的月饼、营养品之外,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家里“堆积如山”的水果了,一时半会儿吃不完,很容易变质,面对这些“变坏”的水果,扔掉太可惜,但也有人说吃了会致癌!而且,因水果种类、品种或产区的不同,部分水果要季产年销,以旺补淡,在储藏、运输、销售以及选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机械损伤、生物和化学性污染等问题,从而使水果霉烂变质。有时候一些水果只是“坏”了一小部分,人们往往舍不得扔,只挖去烂处,简单清洗或去皮后即食用。而且水果都是些娇气的东西,怕摔怕碰,怕冷怕热。所以,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烂果子。基于“勤俭节约”是国人崇尚的一种美德,于是,那些摔坏的苹果被紧急做成的果盘,出现褐色斑块的鸭梨变成了梨汤,还得从长出青霉的橘子中抢出两瓣来吃。这些抢救性吃法究竟对不对?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危害呢?霉烂水果应怎样处理呢?我们这期就来说道说道。

    一般来说,水果变“坏”的原因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由于磕磕碰碰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二是由于低温引起的冻伤,三是由于微生物侵染引起的霉变腐烂。这三类损伤中,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比如,车筐里装一袋子又红又大的苹果,然后经过了一段正在挖沟的小路;又或者一个品相完好的苹果,在洗干净甩水的时候掉到了了地板上。结果,就是你只能直面一堆“鼻青脸肿”的大苹果了。这样的变“坏”并不会引起什么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