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4年第4期
编号:11085845
倡导科学诊病避免“过度检查”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4年第4期
     到医院看病做检查,本是件《艮普通的事情,不知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种并不算很重的疾病,医生却开了一大堆检查单,甚至有些患者自己还要求多做检查。大家想过没有,当我们诊病时,哪些检查是必须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根本没有必要的“过度捡查”?

    不同患者对“过度检查”看法不一

    记者在几家医院询问了一些就诊病人,他们基本上不了解“过度检查”可能对人产生不利影响,认为检查的项目越多越好,甚至部分人对大医院里所谓“现代化新式检查”情有独钟。

    病人甲(60岁男性):“经常听人说某种检查好,有时病友还互相推荐一些检查项目。有时看病时也想多做些检查,但要听医生的,我不会主动提出要求。‘过度检查’对人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吧。不过如果知道有的检查会带来一定危害,就不会随便去做了。”

    病人乙(20多岁女性):“我是因为肚子疼来就诊,分诊处给我挂了两个号:消化科和妇产科。本以为医生给查一下,开点儿药便完事儿,没想到还要我做胃镜、B超检查。我已经在这儿等了一上午,到现在还没检查出个所以然来。我想既然是医生让做的检查,难道还会对身体有害吗?”
, 百拇医药
    病人丙(50多岁女性):“我最近时常头晕、头疼,看了两次,大夫说是功能性的,无大碍。可我感觉越来越重,这次专门来找大夫商量,能否给我做个CT或核磁共振,查查到底得了啥病,要不心里总不踏实。即便检查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可总比得了病不知道要好。”

    病人丁(30多岁女性):“只要经济上承受得起,多做点儿检查不是挺好的嘛。我刚从另一家医院过来。我最近吃饭不好,常犯恶心,想做个B超看看,可那家医院大夫说我没事儿,就是不给做。但我还是不放心,这不,就换了这家医院,大夫二话没说,就给我开了B超申请单。听说做B超不会对人有伤害,为什么不做一个。”

    专家认为:看病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杜湘珂教授谈到,医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检查都可以用到所有人身上。费用高的检查通常比便宜的检查诊断意义要大,但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检查是有使用范围,没有“包看百病”的万能检查。通过简单、低价的检查就可明确的疾病,就没有必要进行复杂、昂贵的检查。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张海澄副教授说,虽然有些检查是“无创伤性”的,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便去做。避免“过度检查”,临床医生责任重大。每一张检查申请单都出自医生之手,只要在给病人选择检查方法时认真分析病情,掌握好适应症,是完全能够避免“过度检查”的。

    解放军304医院检验科主任黄志红讲到,目前国内大医院使用的检验标准都不再沿用以前的 “正常值”说法,而是统一用国际上惯用的“参考范围”。也就是说,实验室查出的结果只是给医生下诊断提供一个参考而已。在某些情况下,“结果正常”并不代表没病,而“结果异常”也不是肯定就有病。

    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后冀亚奇说,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一般依靠常规检查就能确诊。只是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多种检查方法,或应用高新医疗检查方法来帮助诊断。对疾病的诊断,化验检查仅仅是一个方面,切不可滥用,更不应迷信它。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主治医师骆晓峰谈到,个别医生为经济利益所动,未把患者的病情放在第一位,这也是造成“过度检查”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的出现,从医院到科室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百拇医药
    天津解放军254医院副主任医师原学军说:“遇到病人自己要求做检查时,我们既不可漠不关心地生硬回绝,也不可敷衍了事地随便答应,而应耐心仔细地向病人解释‘过度检查’的弊端。”

    疾病诊断标准和常用检查方法有哪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澄副教授介绍,一种疾病的确诊由以下因素决定:1.患病的经过;2.主要症状和表现;3.物理检查(即医生用手、眼睛、听诊器等进行的体格检查);4、验化验和仪器检查;5.和其他类似病种鉴别;6.临床思维判断。可见,化验检查只是疾病诊断的诸多决定因素之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杜湘珂教授说,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常用仪器设备检查主要包括超声、X线、CT、核磁共振成像(MRl)、核医学显像、造影、介入及心电图等。解放军3凹医院检验科主任黄志红说,通常三级甲等医院的实验室化验项目主要有:血液检查、骨髓细胞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痰液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脑脊液检查、体液分泌物检查、免疫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种类。所有项目均是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参考,都不是判断是否患病的最终决定因素。
, 百拇医药
    “过度检查”,医生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澄副教授讲,各个医院都或多或少存在“过度检查”现象,从医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医生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过度检查”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有的医生因自身临床经验较少,不得不通过增加辅助检查来达到确诊疾病的目的。

    有的医生本身医疗技术没问题,但存在“以防万一”的心态,让病人再多做一些检查来确保“万无一失”。这表面上看是对患者的“高度负责”,但实际上却说明这些大夫没有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害怕承担风险和责任。

    还有的医生片面地认为,既然医院购置了现代化的检测仪器,与其让它们闲置着,还不如尽可能地多使用,这样既可提高疾病诊断率,又能使检查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部分医生还存在一种错误思想,认为给患者做的检查越多,就是对患者的病情越重视。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不自觉地开出了一张张本不应该出现的检查单。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个别医生出于为自己做科研课题、搞临床实验、写学术论文等原因,让患者去做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

    不少患者自己要求多做检查

    导致“过度检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病人。由于病人的素质、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看病时的“顺应性”(即和院方、医生的配合程度)存在很大差别。一般来讲,综合素质较高和较低的人群,他们在就诊时“顺应性”相对好一些,而处于中间层次的这部分人,往往在看病时和医院、医生配合不好,有时甚至干扰诊断和治疗。

    有的病人主动要求多做检查,甚至直接点名让医生给安排某项检查。不少患者以为到医院多做些检查,才“不枉此行”。如果医生不能满足其要求,就认为医生服务态度不好,不关心体贴患者。有的病人迷信各种新式的检查方式,通过在医院工作的朋友、熟人给牵线搭桥,去做那些所谓的“高科技、现代化”的检查,而完,全不管自己所患疾病是否有必要做。医生有时也碍于情面或因工作太忙无暇给病人多作解释,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过度检查”现象的滋生。
, 百拇医药
    另外,还有少数人总是怀疑自。已得,了什么 “大病”,本来经过常规检查就可以排除,但由于“信不过”常规检查,反复到医院来,千方百计“说服”医生给自己做“高级”检查,直到将所有能做的检查做了个遍,才能放下心来。

    “过度检查”会导致什么后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杜湘珂教授脱,实际上、如果对病人实施过多不必要的检查,不只是在经济土、资源上的浪费,也是医院人方、物力无效使,用和无序操作的表现。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医生越来越依赖各种化验检查,临床诊治经验和非仪器诊断水平必将趋于萎缩,这对整个“医学诊断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过度检查”带来的最大问题,还是它对病人身体造成的危害。比如X线、同位素扫描检查等,均会对人产生放射性损伤;各种造影剂以及介入诊断使用的导管、插管、纤维内窥镜等都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就连普遍认为非常安全的B超检查,目前医学界也已经有人提出它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解放军304医院黄志红主任说,抽血、使用内窥镜及插管等,增加了病人交叉感染的机会。在临床工作中,他们遇到过不少因操作不当或检查方法不正规而引起各种传染病的病例。“过度检查”会增加交叉感染发生的几率。所以,每一种检查不到该做的时候是不可乱做的。当然,过少的检查(该做而没做)可能导致漏诊和误诊。所以,既要避免“过度检查”,又要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这一分寸的把握,往往反映出医生的真实水平。

    如何避免“过度检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澄副教授说,每个医院可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疾病诊断、治疗的系统化、程序化,将人为因素导致的“过度检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中国医师协会即将出台的具有全国性行业指导意义的相关规定与准则,就是为了使各医院的工作行为逐步达到相对统一和规范。

    一线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能否将减少“过度检查”真正落实到位。临床医生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诊断水平,为广大患者“把好检查关”,力争开出的每一张检查单都有理有据。

    针对“自行要求多做检查”的患者,张海澄副教授说,医院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医疗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率,让人们了解“过度检查”可能带来的危害,使公众走出医疗检查的误区。同时,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对医疗仪器设备类的广告把好关,防止商家片面夸大医疗设备的作用与检查范围,误导人们盲目选择医疗检查。, 百拇医药(催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