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793660
情怀无达郁 艺书贯古今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5日 《人人健康》 2009年第10期
     学问做得深邃可刻苦求之,能够达到孔子知行合一的要求,则仅非穷究。

    姚奠中先生显然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是当代中国少见的能将传统学术与诗、书、画、印集于一身而且皆臻于很高境界的学者,但这一切,对他来说不是获利之器,而是修身之道。

    他继承了传统知识分子完善人格、担当道义的精神,更亲沐太炎先生以传承中国文化为己任的思想熏陶,故而身上既体现出高深的国学素养,又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他一方面博于文,反于约,依于仁,游于艺,淹贯经史百家,出入诗书画印——诗书画印被同道誉为四绝,而融汇于四者中的高深学问,又展演出了一种超越于书画艺术之上的内在精神,从而体现出一种“虽到尘中不染尘”的人生境界,树立起博学鸿儒的“君子风范”。另一方面自己又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中。

    在杭州障太炎先生纪念馆里。陈列着国学大师章太炎的20名大弟子的照片与简介,姚奠中先生也位列其中。纪念馆展厅廊柱上,有姚奠中撰写的楹联:“为国为民九死一生终不悔,兴文兴教千秋绝业赖薪传。”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称奠中先生是“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的‘通儒”’;古典文学大家霍松林在一首诗中称赞:“仲淹遗泽在,奇士起河汾。学入余杭室,文空冀北群。诗风追八代,笔阵扫千军。永忆同游乐,何时酒更醺”;著名文字学家张颔说:“傅山有句名言‘作字先作人’,姚先生的字确如其人,精微博大,高明平实。我每看到他的书法总觉得如读‘退翁山石之句’,有一股刚直浑厚之气扑来”。

    学艺俱佳的学生时代

    姚先生儿时读私塾,养成了过硬的国学基本功。其聪颖好学,读书广博,沉厚锐敏,颇受每一位老师的喜爱,还经常根据老子、墨子和诸多古典文化,帮助同学们做专业等选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