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94
编号:13563710
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探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国药房》 20194
     3 中藥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

    3.1 中药十九畏的历史沿革

    中药十九畏作为中药配伍禁忌之一,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这也是“相畏”概念的首次提出;其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熞炙煿莫相依”则首见于明代刘纯的《医经小学》。明代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杜文燮的《药鉴》、清代唐宗海的《本草问答》中均有十九畏歌诀的记载,内容也基本一致,但十九畏与“七情”中“相畏”的涵义并不相同。早在明清时期各本草医籍中就出现了“相畏”“相恶”“相反”混用的情况。如《本草蒙筌》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巴豆畏牵牛”[18-19],而《本草纲目》和《得配本草》中则记为“巴豆恶牵牛”[20-21]。同时,历代医家对十九畏的“七情”归属亦存有争议。如《本草纲目》虽已记载了十九畏中的全部反药组合,但未将其全部归为“七情”中“相反”的范畴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