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86
编号:13595508
吗啡超前镇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5日 《中国药房》 20186
     现有文献报道指出,阿片受体在纹状体和大脑皮层中密度最高,其中?受体和σ受体广泛分布于纹状体中[7]。研究者通过急性、慢性两种不同方式刺激神经元,发现两种情况下吗啡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当急性刺激神经元时,吗啡对阿片受体的影响主要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水平及其靶蛋白磷酸化水平并激活K+通道,同时解除与之相耦联的抑制型G蛋白及其他表型的激活来实现;此外,吗啡可直接对细胞核内cAMP反应元件的结合蛋白的Jun、FOS等早期反应的基因产物活性起直接的抑制作用,从而激活K+通道,进而增加神经元K+的外流,抑制痛觉反应的产生[8]。当慢性刺激神经元时,吗啡能有效抑制G蛋白,而使腺苷酸环化酶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表达水平下降,从而激活Na+通道,增加Na+的外流;随着Na+外流的增加,静息电位降低,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由此可减少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有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使疼痛信号受阻,进而产生镇痛作用[9]。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吗啡主要是激活电压门控Na+通道的尾状核神经元,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a2+通道,使细胞膜超极化,神经元兴奋被极大地降低,神经元轴突末梢神经递质释放明显减少,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传导,达到镇痛目的[10]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