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8614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佚名.文字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第1页
第5页
第11页
第22页
第40页
第66页

    参见附件(1940KB,102页)。

     中文名: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

    作者: 佚名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书号: N/A

    发行时间: 1991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 简介: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 内容介绍: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
中介绍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 目录:1.南少林内传易筋经

    2.熊氏真传少林大易筋经

    3.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

    4.易筋经之软功练习——金刚十二式

    5.《易筋经》解读

    ……………………

    洗髓经.易筋经大全 相关资料:

    易筋经与洗髓经

    子午门洗髓经图解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炼法要

    洗髓经:锻炼身体、改变身体素质的不二法门

    文易筋经十二势

    心意门拳谱:易筋经贯气


    易筋经. 洗髓经大全

    目录

    1. 南少林内传易筋经

    2. 熊氏真传少林大易筋经

    3. 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

    4. 易筋经之软功练习--金刚十二式

    5. 《易筋经》解读 李紫剑

    6. 达摩易筋经(德虔)

    7. 陈盛甫亲传易筋经

    8. 少林易筋经(内壮外勇)

    9. 伍氏易筋经

    10. 达摩易筋经(项扬惠)

    11.洗髓经

    12.形意巨擘布学宽解读古代养生术秘本《洗髓经》

    13.《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要

    14.特别报道

    如是我闻

    易筋经奥义概言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炼气说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炼形篇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器具谈

    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前部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后部

    15.禅宗罗汉拳内功入门下手法

    -2

    南少林易筋经

    第一式:虎背熊腰力拔撑

    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两脚内侧可容双肩,两膝曲至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小腹不可外凸,臀部不可翘起,将脊柱放直,上身以大腿根为轴,直立前倾,直至两肩与双脚尖,双膝尖,三点垂直线相

    等,两臂曲肘抬起,大小臂内侧夹角为45%,两手与心口相平行高度,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手掌向后翘,与地面为45%角,两掌相距中间可容自己头部。双目看自身距离 2-3 米处的地面。 (图 1-1、1-2侧面)

    筋骨训练:

    一、脊柱的矫正训练

    由于脊柱是人体神经的传感系统,绝大部分人体动作,都是由大脑将命令传送给脊柱,再由脊柱传达

    到其它部位完成的,所以脊柱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脊柱的不健康引起的,而大多因素

    都是由脊柱的后天弯曲而形成的,通过脊柱的矫正训练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指数,许多疾病都会

    在练功中不药而愈。腰椎酸痛者,将在每天早上练习5-10 分钟,7-10 日内痊愈。

    1、脊柱的后天反正练习:

    以基本姿势站立后,加入:大椎上拔,尾骨内卷下坐需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感觉是要将脊柱拉直●直。

    整个脊柱有拉扯感。这种简单的练习,会将因后天因素变成 S型的脊柱,返回到先天的一线婴儿状态,督

    脉诸穴得到刺激滋养。在正规的训练中脊柱酸痛是很正常的事,尤以腰椎最为明显,请务必坚持下去。

    2、肢体辅助:

    两膝定住,不可开膝敞胯,也不能内夹。此时需要将身体的重心微微靠前,即自然形成十趾抓地,足

    心含空之势。 “双足含空似踩青蛙”即指此势而言。可使涌泉穴得到自然锻炼。两肩暗劲下沉,大椎上顶

    之力不可失,两肘暗劲外撑,双手暗劲前推,手指掌暗劲后靠。

    注:1. 易犯错误:双肩上抬,提胸收腹,颈部僵直。

    2. 解决办法:随时用意念,从脚下至头部检查姿势是否正确,头颈应该保持灵活,是大椎上拔,而不

    是头用力向上顶。

    3. 呼吸方法一:吸气小腹外鼓,呼气小腹内收,吸气直达小腹内,呼气自然。吸气时肛门需微微收缩。

    这种方式可以强壮丹田内气。

    4. 呼吸方法二: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外鼓并同时收紧肛门,吸气同时全身桩架微微以小腹为中心

    内收,呼气暗劲以小腹为中心外展,动作很小,自身有感觉即可。这种方式可以强壮肾气。

    大凡:内气不足,腰椎酸痛,肾气不足,四肢无力,各种关节炎,头昏眼花等等,将在 7-10日内,每日早晨5-10分钟的练习中得到全面改善,直至痊愈。此势是武家练就筋骨之力,祛除旧力的必练之势。 -3

    任何人均应予以重视。而周身筋骨将在练功中自然精壮成长,就此成就武术力量。

    第二式:金猿伸腿得灵性

    基本姿势:自然站力,双手叉腰,直立提器左腿于身体正前方,脚趾脚掌膝盖挺直为了掌握平衡,右

    腿可以微微弯曲。 (图 2-1)

    练习方式1:

    做好基本姿势后,吸气直达小腹微鼓,呼气小腹内收,内视足底涌泉穴,默念“通” 。呼气同时:脚

    掌回勾,脚跟用暗劲下推,力量顺达足跟。大小腿不要故意蹦紧,顺其自然,吸气不放松,呼气再用力。

    反复练习5-20次。

    练习方式2:

    基本姿势,练习方式同上,只是换了右腿练习。 (图2-2)

    注:这种练习方式可以使人体腿部力量在实战时顺达足底,没有丝毫拙力,由以侧揣踢最为明显,穿

    透力强烈, “聚力一点发力瞬间”的威猛腿法穿透力,将由此势上身而得。练习过1-3次就能体现。

    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

    基本姿势:双足平行站立,宽可容肩,两膝微区曲与脚尖垂直,上身直力中正,双臂直立抬起,双手

    十指直立分开,掌心向前,双掌距离约两倍肩宽,与肩同高(图 3-1)

    练习方式

    逆腹时呼吸,吸气小腹内收,并意达丹田,呼气沉肩并指掌回翘,以掌跟为力点,直臂用力暗劲前推,并意达掌底。吸气不放松,呼气反复练习。10-20次

    注:通过此式练习,自然疏通手臂经脉,可以使筋骨力量顺达掌底,没有丝毫肌肉拙力,稍加外功合

    理练习,开砖破石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第四式:蜻蜓点水浮浪行

    基本姿势:双手十指撑开,撑于地面,全身附卧(图4-1) ,双腿并拢,身体成直线,不可塌腰,不可

    低头。

    练习方式:吸气;1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同时臀部抬起(图4-2)

    2.双臂伸直向后推动身体(图 4-3)呼气;1 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2 双臂伸直向前

    推动身体吸气意念气入小腹。呼气意惯十指坚韧无比。反复练习 5-30次,可以按自己身体素质条件自己增

    减。

    注:此式专练指力,臂力,腰力,不可轻视。强劲坚韧的指力可由此式获得!

    第五式:阴阳提气炼肾子

    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与脚尖齐,上身中正,双手心向下,至于小腹前(图5-1)

    练习方式:吸气;用力收缩肛门(肛门也称:谷道) ,十指抓低,咬牙,收腹提胸,双手随之提至胸前(图 -4

    5-2) ,呼气;松胸松谷道双手回落至胸前,恢复至基本姿势。反复练习 10-30次

    注:此式主要练肾功能,强健身体。练习过程中会阴发热,是正常现象。

    第六式:震敲五岳坚固体

    基本姿势: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与脚尖齐,上身中正,双手直臂左右分开手心向外,指尖向

    前。

    练习方式:1吸气意念入丹田随即提胸收腹,胸腔内被真气布满(图 6-1)

    2吸气满后,立即以鼻喷气,沉体实腹,同时,双大臂回击,用力夹击两肋,手心向上(图6-2)

    3吸气手心向前(图6-3)

    4喷气,双大臂回击胸腹(图6-4)反复练习10-30次

    注:此式是练习内脏抗击,抗震动,坚实内脏躯体的重要功法,一定要认真练习,力度应该以内脏有

    震动感觉为好。

    第七式:青蛇一点修真身

    基本姿势:此式需要一个不太宽的凳子,以身体的中心部位躺在窄凳子的面上,全身挺直(图7-1)

    练习方式:吸气的时候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微鼓,呼气要坚持住,不要松软下身体。此式练习 5-20

    分钟。

    注:此式练习颇为费力,务必坚持,时间要长些为好,此式强壮内气,周身整劲是南少林易筋经的重

    要功法

    第八式:红炉淬火锤金刚

    基本姿势: 双脚平行站立内侧宽可容肩,右手持一个铁纱袋(沙袋圆桶状,长一尺半,内装半尺铁

    砂,粗直径7-8公分就可以了) ,准备拍打身体。练习方式:用沙袋拍打身体各个部位,依次为:左臂—右

    臂—左肋—右肋—左胸腹—右胸腹—中线—左腿—右腿

    注:拍打应该开始几天轻一些,以后可根据进展增加拍打次数与力度,练习白日可抗击击打无恙!由

    于本人(红日书生)不提倡这种练习方式,所以图略!想练习抗击打的朋友可以参照本人赠送的(龙正内

    劲功自修密法)中的护体劲练习,效果更为宏大!

    第九式;蛟龙出水海中戏

    基本姿势:双手握拳,跗卧于地,拳心向内,双臂弯曲 120 度,身体挺直,左脚抬起(图 9-1)。

    练习方式:吸气入小腹丹田,双臂弯曲,胸贴地面,呼气推回到原来的位置(图9-3)。右式要点与左

    史相同(图9-4,9-5) ,每式反复练习10-30 次。

    注:练就强猛的拳力,全身练的坚硬无比,平时又很柔软,用“棉里裹铁”来称呼再合适不过了!双

    拳会随着练功慢慢变的骨质坚硬,胸腹有力,腿力也会增加,总之本式是一项重要的功法,你应该认真对

    待,认真练习,注意自身变化的长进! -5

    第十式:仙鹤腾身钻云霄

    基本姿势:手法姿势和“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一样,左腿伸直抬起,右腿弯曲(图 10-1)

    练习方式:吸气身体下沉(图10-2)呼气按原路线还原(图 10-3)反复练习 10-30次。换右腿抬起练

    习(图10-4,10-5)

    注:开始练习此式时颇为不易,一旦掌握练习,你就会感受到他的强大威力了,千斤腿力莫不受益于

    此,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体重都顶不起来,谈什么大威力腿法。

    第十一式:雄鹰展翅抖臂劲

    基本姿势:左脚向前虚步站立,左手与头同高,右手与腰部同高(图11-1)

    练习方式:吸气入丹田,突然以鼻喷气,右手变拳猛然向前打出,同时左手变拳拉回到腰旁,右拳握

    紧整个手臂肩膀都要紧张2秒钟(图11-2) ,然后呼气放送,变化姿势为(图 11-3) ,两小臂在胸前相对,双手轻握拳,吸气满后,立即喷气,握紧手臂迅速直臂展开,分开两侧(图11-5,11-6,11-7,11-8)

    注: 此式主要练拳劲, 各中滋味你自己练习后体会一下就知道了, 按要求坚持 3-10天回增加你的拳劲。

    第十二式:合手谢佛通天地

    基本姿势:双腿并拢,身体中正,双手合十(图12-1)目视前方。

    练习方式:张口吸气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微鼓,呼气闭口由鼻呼出。意念万物,精纯之气被我吞进

    腹内。风景秀丽之地练习更好。练习3-20口。

    注:本式为收功之式弥补内气不足,壮大内气!

    -6

    -7

    -8

    -9

    -10

    -11

    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

    黄克刚 传授 张义尚 整理

    一、外壮神勇歌释

    二、内壮玄功歌释

    三、九转呼吸法

    1.预备功法

    ①除浊法

    ②安神法

    2.九转正功

    ①第一转服气

    ②第二转换气

    ③第三转调气

    ④第四转凝气

    ⑤第五转闭气

    ⑥第六转导气

    ⑦第七转火气

    ⑧第八转水气

    ⑨第九转伏气

    四、善后尾功

    1.还虚功

    2.解座法

    五、尾跋

    一、外壮神勇歌释

    若练外壮,约有九步。歌曰:一曰立鼎除内伤

    鼎,是庄严安定的象征。故本功第一步的站式以之命名,此步站式有二:一是并足式,两足两膝并紧

    站立,提肛、收臀、塌腰、拔背、顶头、微收下颌、两手握拳,一拳拳背压于尾闾之处,拳心向后;另一

    拳以拳背向前,以拳心按于脐轮之上。全身骨节对准,肌肉有收紧内敛之势,但精神却呈完全放松之态。

    口唇微合,舌顶上颚,面带微笑,两足如入地九尺,安稳肃穆而立。此为一般青壮年的站式。若中年以上

    或有病之人,则应取平肩式站法,即两足宽与肩平,或略宽于肩,身形肌肉与心态,均应同时放松,其他 -12

    对两手头面等要求同并足式不变。

    这一步功夫的主旨在除内伤,对于身内脏器的锻炼,是以上焦心肺为主。以肺在五脏最高处,故名华

    盖,总司体内外气息的采摄交换与调整。天人一气相通,自能改善增强整个呼吸来统对于全身之影响。肺

    心相连,心为血液循环之主宰。一气一血,同是上焦脏器之所主宰,也同是人体生命活动之主要标帜。气

    充血足,百疾不侵,故为养生健身之关健性步骤。明白了上面道理,再依次地行九转呼吸法,详见后面第

    三节。至于第一步功夫的正常合格标准,当随学人具体情况而定。从时间上讲,大概最少要 120 天(4 个

    月左右) ,多一点时间更好,以基础所在,不可玩忽视之也。

    第二安炉探阴阳

    炼丹之法,鼎安于上,炉位于下。炉在人身正相应于下焦肝肾之部位。功法取乾坤相对、坎离互藏、上下交泰之意,方能成其变化;尤其肾为先天之主,乃安身立命之所、精气归根之地,故此步与第三步,均当着眼于斯。根据中医《内经》学说,阴阳即天地之道,乃“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天地是大阴阳,人身是小阴阳,大小虽殊,一气全通,我们只要能以一定的呼吸,激发出

    全身各系统、各脏器之元始本能,自能三才一贯、阴平阳秘,完成太极之本体。曰“探”者试探义,即包

    括许许多多践履印证微妙变化之过程在。其具体作法,即基于平肩桩站法,两膝微屈而立,两手结太极印,即左手拇指尖掐左手中指尖之午位,右手拇指插入左手大中二指之内,掐于左手无名指根节之子位,其余

    四指包握于左手四指之外,此手印亦称“子午连环诀” ,然后置脐腹之前二三分许;亦可以虎口相对,大

    指向后或向前,叉于两软腰之处,依之而运用九转呼吸之法。又当借助于降魔杵为道具(杵为倒人字形) ,以之抵于丹田以下之两跨内侧精囊之处而行呼吸。

    三炼睾丸造精厂

    “睾丸”包括玉茎,二者皆属肾系,乃人身主要生殖器官。易筋经功法对它特别重视,这是因为它处

    任督交界之所,对大小周天之运转而言有引渡作用,对曰后同类阴阳之行持而言,更是阶梯法程。这本来

    是人体正常生理必需知道的知识,不过在封建社会旧礼教束缚时代,认为言这些器官不雅驯,故气功家多

    语焉不详,或避而不谈。

    练习之法,先须吐浊纳清,努气至于睾丸,以双手由轻至重,自松至紧,由勉强至自然,周而复始,行攒、挣、搓、揉、拍等诀;又再努气至玉茎之顶,行咽、洗、养等诀。详须师授。

    女子行持,当以两乳及两乳当中之膻中穴代之,当从师授。

    附洗药方:即以食盐、地骨皮等量,或蛇床子、地骨皮、甘草等量,水煎至沸,乘热烫洗下阴,曰行

    二三次或一二次,习以为常,以使气血融和、皮肤舒畅。若于烫洗时加行吞吐呼吸之法,则是“泥水探珠”

    最上乘之方法。

    尚按:这一步功夫,与中国古代性知识有关,当参考中国古代房中诸书,若论修持,尤当参考藏密双

    身法,然此与中年以后之行者已无缘,因格于生理条件之限制,勉强行之,徒劳无功也。 -13

    四镇心原不惊惶

    此心原即胃腑与绛宫之位,须用护心剑之道具行功。护心剑即二尺几寸之木棍,上端作团形馒头状,其功法系用低马步式,以心窝抵于木馒头上而行呼吸,可以收镇心神之效。

    心窝绛宫即膻中,何以又有心原之名?盖膻中即是气海,胃腑即是中焦水谷之海,胃神经与脑之关系

    最为密切。凡胃有病,每致头晕,我国人每每心脑不分,以心代脑,故此心又是指脑神经,心原即心之本

    源意。且膻中地位,正处于脐以上之躯干中心,故以心原名之。

    五锁玉关真精长

    武术界以腰背两肾中间之脊柱为玉关,中医称之为命门,故锁玉关有强固命门之意。命门强固,即能

    使真精不断增长,而真精真气与,又为人身上药之三品,故其地位非常重要。易筋经外壮行功到第五步,即需用玉关锁之法器(如图1形)抵在背后软腰之处以练呼吸,自能使真精源源发生。肾为先天之本,久

    病必及于肾,故此五步功法兼有培补先天之义,不可不下扎实功夫坚持长期锻炼之!

    六透三田气自刚

    上中下三田充实,乃是气满任脉之验。通过上面五个步骤,身内脏腑之重要脏器,俱已得到了良好的

    锻炼,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加深九转呼吸之修习,三田真气不断充盈, “黄中既通理,润泽达肌肤” ,都是自

    然而然的征验。

    七贯任督河车路

    气满则任督自开,运行自有迳路,其气由丹田而下,穿尾闾,沿脊背,上泥九,经上田、中田而返下

    田为一周,是为通小周天,也叫运河车。河车有气河车、精河车、金水河车之不同。初功通关,一般都是

    气河车,也叫子午河车,只觉一股暖气周流而已。通关之法,九转中有导气,见后。若兼用动功,则蜀东

    金家功夫中开合一法,最简最神,可以借用。

    八藏马阴龙虎降

    阴茎收缩不露,即所谓“马阴藏相” ,乃康强无病之征。男子没有精液漏泄曰降白虎,女子月经断绝

    曰斩赤龙。这就是比喻身体已经复返青壮的一种征候。此步没有特殊作法,但是否达到这个境界,则是是

    否已可转入第九步之标准,不可马虎!

    九易筋骨成神勇

    功至八步,已是五脏真气充盈,须由内达外,使全身筋骨皮肉皆受到严格锻炼,由骨中生出神力来。

    骈指可贯牛腹,侧掌可断牛颈,是谓神勇。此步行功,有条件者,当备童男童女,进行推操拍打之法,又

    当备办木槌、木杵、石子袋等作为道具,初由脐腹下丹田周围始,以手推揉拍打,由内至外,从轻到重,周而复始,又从胸肋等处从上向下推揉拍打,再从背部由上而下逐一推揉拍打。道具初用木槌、木杵以至

    石子袋等,由轻至重拍打之。总要从上至下,从内到外,不可倒打。最后再练四肢,亦各分上下内外,依

    次拍打,直至指尖末稍。若无条件者,亦可以意导气锻炼,或改用太极拳、八卦掌、心意拳等内家拳法以 -14

    代之,不过此需自力,较为多劳耳。

    调摄补益不老方

    调是和合、整理、均平、混融义,人身内阴阳与外阴阳,人与宇宙间、同类间、有生物、无生物、有

    象、无象,在在均有阴阳互交互换往来不竭之机。摄即采取,凡有不足,当采来为用,如是有余,又当释

    放求平,曰调曰摄,皆是意到而已,自然而然,不劳作为,能调摄即自有补益之验。此外壮神勇法之练功

    模式,与中医《内经》阴阳、脏象、气化、养生学说完全相符,能为人体生命之延续不断添油,身心自能

    健康,胜于常人,学者识之。

    二、内壮玄功歌释

    此编于内脏精气神之锻炼法,可以不假体外之法器道具。

    内外动静在筑基

    此言入门初步,不论你是练内壮还是外壮,是练动功还是静功,其主要目的在于筑基。盖外壮内壮,途径虽然不同,功夫深浅有别,但第一步总要筑固基础,以后才能逐步前进。若基础功夫不巩固,扰如沙

    上建屋,必不能成。

    莫把玄关须臾离

    谚曰: “修炼不知玄关,如入暗室一般” 。外壮功夫的玄关,一般俱指脐下丹田,把那个地方练充实了,再逐步外扩,遍及腰腹两胁胸背以至四肢。比较高深一点的内壮功夫,则玄关有死有活。死的玄关,或在

    脐内,或在脐下,或在体内,或在体外,也并不是只有一个死点。不过在体内者,一般都在由顶门至会阴

    之一线,故曰: “黄庭一路皆玄关” ;其在体外者,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各有所宜,并随传授而不同,不

    过总有一个所在,故曰: “死” 。至于真正玄关,则是在神气相交、虚极静笃之后,静极生动、六阴之下一

    阳来复,才是真正玄关。这个玄关,莫能形容,无可仿佛,功到则现,功寂则隐,故曰“活” 。凡练气功,尤其内壮功夫,首需弄清这玄关,把握不放,功夫才能进进不已。故曰“莫把玄关须臾离” 。

    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终一生无虚疾

    真能做好筑基功夫的人,身体必定强健,精神必定壮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必定

    不能侵扰牵缠,而由五脏阴阳亏虚而来之虚损,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炼气功夫精益精,气归元海无喘息

    炼气功夫,呼吸九转,由初转服气到九转伏气,从浅入深,由粗及精,一旦达到极境,自然气归元海,无出无入,哪里还有鼻孔喘息的感觉呢?

    百节通透元阳旺,寒暑饥饱不相通

    气足即血足,气血俱足,则元阳壮旺,全身百节通透,活力充沛,表现出与一般人不能相提并论的境

    界,可以赤身睡卧雪地而不感寒,曝晒烈曰之下而不觉热,一食数餐不饱,百曰不食不饥。

    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漏遗。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术御无敌。 -15

    “黄庭”有种种解释, 《道藏》中有《黄庭内景》 、 《黄庭外景》之经文,此间是指心室,专言心不动

    念、志为气帅之妙。 “真主人”即是正念,一正念在前,则邪念不存。 “玉关”即两肾间之命门,炼外壮功

    夫时,且有玉关锁之法器;炼内壮功夫,不一定用法器,只要正念常存,则自然玉关紧锁而无滑泄梦遗之

    失。当然,如能外内同炼,则功验更是不凡,此亦须知。 《青峨经》与《素玉经》为同类,只是一为女修

    之术,一是男修之法。功夫真能达到玉关紧锁而又对森罗万象寂照一如,无有差别念生,则人我相灭,动

    静不二,纵有擅长青峨经术之异性,亦可以从容驾驭而无虞。其所以能如是者,细体歌意,玉关之所以能

    锁,固是气脉作用,而黄庭中之真主人坐锁不动,则更是气脉作用之核心。此节与佛法密宗三灌“转毒成

    智”之修法有相通处,但这里只是从本法的功验方面讲,并不是说非如是行持不可。

    功成九转须洗髓,三际顿断空色一。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万里连天碧

    此言洗髓之功,专在三际顿断、空色两融,则“寒空万里连天碧”而入法性矣。 “三际顿断空色一”

    一句,即是洗髓功法。此言“功成九转须洗髓” ,是言九转呼吸俱已练成,即须接修此洗髓之功。实则九

    转伏气之中,已有三际不住之任运修习,此言顿断,是功夫更见得力。至空色两融,包括受、想、行、识,共五蕴,皆能与空双融无碍,此是佛法大乘般若宗之观习,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应深究《金刚》 、 《般若

    心经》 ,尤其禅宗顿悟,密宗解脱道——心地法门,皆宜细参。众生分别心炽燃,逐途成滞,帷菩萨识心

    泯尽,四智圆明,玄冥自然,与道合真,如寒空万里,不染纤尘,与碧空合一而无际矣。犹忆一九八九年

    十一月中浣瞻礼南海普陀道场,至法雨寺观音圆通宝殿,门外右首一联: “五蕴皆空,即众生而观自在” ;

    左联上首二字先为布幕遮掩,亟欲知之,随有微风徐来,恰恰揭开布幕,露出全联云: “六度齐备,惟菩

    萨亲见如来” 。这是我亲身的经历,俗话说“心到神知” ,历验不爽,此不过略示一例于千万耳!

    一九九四年七月八曰晨于忠州之蜗居

    三、九转呼吸法

    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

    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式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

    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隔以上

    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

    如是连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则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神。口唇闭合,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尖轻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

    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 -16

    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自

    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以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

    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

    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此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 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全部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如一线,往来到

    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缀。这样一住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

    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地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

    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口中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有气

    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二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初

    学每座三十分钟左右,以后渐加至一点以上,量力而行,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

    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 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曰,可能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

    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 ,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将全

    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的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

    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变化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

    惊疑,不有也不着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岐途。

    第三转 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 ,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

    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 -17

    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应当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没有勉强为准则。

    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栽畸而有力、舒适,即已是达到了“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

    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

    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 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

    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虚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

    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渐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时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此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然,都是错误。前此一

    至三转,忌饱腹行动,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

    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

    勿失,切要勿忽。天气晴明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曰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

    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法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有多种变化,须量

    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笔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 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此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 “鼻中引炁

    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

    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曰还一曰矣。 ”即是此法。此须有前面回转为基础,若无墓拙,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按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为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

    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还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 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练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空彻,心

    中有白亮号字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18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密语通关。诀曰: “①字导气起丹田” ,即用气之后,存想心气凝结于丹田,现一白色

    ①字。 “②字导气至命门” ,①字下行而穿尾闾至命门,转成白色②字。 “③字导气在夹脊” ,②字沿脊上行

    至夹脊变成白色③字。 “④字导气至顶门” ,由③上行过玉枕,入泥丸,变成白色④字。 “⑤字导气至喉间” ,泥九之④下行至喉,变成白色⑥字。 “⑦字导气至心原” 。 “⑧字下行入心间” 。变成白色⑨字。此⑨字又下

    行至丹田,化白①字轮流一周。至此方让气出,又再闭气行之,周而复始,每座最少修一百零八转(观想

    字如图2)。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以后,存想气透手指足趾之末稍,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

    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坏、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坏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

    可用之。

    第七转 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

    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曰,色红,光明,透亮,火热,炽然,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

    增长。于是,从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

    于红曰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不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曰的观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应修一

    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为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

    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曰。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惑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茴、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项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转 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

    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月流出清凉甘露像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

    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灌入顶门,直趋丹

    田,停息时,想润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住,吸、停、呼约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

    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

    久愈佳。 -19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

    观想不同。此处观法,与佛法密宗接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 “性在天边,命沉海底” 。故此水火的观

    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第九转 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弄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方入无为正定。

    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无所着”之正念。不

    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

    住,需随时提起此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曰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

    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

    去制止压伏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

    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

    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

    3.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

    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

    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

    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

    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两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休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 ) ,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二曰于忠州蜗居 -20

    真传易筋经补编

    张义尚

    笔者前辑《真传易筋经》 ,乃将黄克刚老师当年所授舆公山人世代秘传之易筋经加以整理。发表于《气

    功》杂志1995年6—9期,旨在为有志于修习道家功法者指出一条简捷而效速之途。此后函询者纷纷,实

    难一一遍答,为进而阐释该法,使读者更为明了,故今作此补编。

    道家养生功法之第一步就是筑基。筑基有先后天之分,古哲多未明示。唯孙汝忠《金丹真传》有明白

    指示,此外练道家获大成就者张三丰有“后天筑基”歌,歌曰: “气败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华

    池玉液随时吞,桃坞琼浆逐曰吸。绝虑亡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丹田漫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 ”

    盖后天为先天之根本,物质为精神之根基;修好后天,先天自见。故佛家密法有心气不二、脉解心通之论;

    在道家学说,以人身不外阴阳,阴阳即是性命,故千言万语,隐喻百端,无非是讲如何掌握阴阳,实修性

    命而已。阴阳之理是一,阴阳之事则迥异。道家重事不重理。事分内外,外事指地元炉火、天元神丹,目

    前已成绝响。内事指人元金丹、同类阴阳,目下亦已成鲁殿灵光,真知者稀,且修此者关及福德因缘,亦

    非一般人所可问津。故今补编所谈,皆就人身整个后天形(包括精)、气、神三者锻炼而言。

    这一功法,在道家称“炼精化气” 。但此精非淫欲之精,故此处所说之形,就整个人体物质精华而言,即外而皮毛、肌肤、经络、骨髓,内而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皆在其中。养生方法无量,但总不出此形

    气神之三调。又调虽分三,但总是一体,即形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反之,心调则气调,气调则形调。

    炼精化气即是调形之功,炼气化神即是气化还原之法,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即是炼心养神之妙。精气属命,虚寂灵感属性,形气并炼,即性命双修也。又须知精气有形,心性无相,而气为形神调和之中介和枢纽,故道家功法特别重视气化、调息,古之养生家有炼气之士别名。

    形、气、神三者固然不可分割,然在具体运用上却不无有轻重之偏向。是以炼精化气即筑基,内容包

    括导引、武功、炼气服食、行善积德等。道家南宗之极功,同类阴阳之筑基、得药、结丹亦属此部。此皆

    偏重于炼形。形固则气神无有不随之而含宏光大者也。及至炼气化神,即进入忘形养气之境,此时自当以

    炼气为重。这与三元大法中之炼己、还丹与温养,正相当也。最后还虚合道,纯以炼神养神为主。此时通

    天彻地,无形无相,与宇宙界合而为一矣。至此,如司马承祯曰: “浅者唯及其心,深者兼被于形。 ”所谓

    化形而仙,与佛氏之涅般虹化相当也。

    简易万全功法

    我在前编《真传易筋经》中,有些地方未予详述,乃是让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素者可据本人情况

    量体裁衣,自作活计,而有些人就难领会;又,动功方面没有示范,这些都是遗憾。如“外壮神勇歌”释

    “九易筋骨成神勇”的一步功夫,原来传授需童男(女)推揉拍打,这行之较难;而导引动作达三百余式

    又嫌太繁,虽经黄师紧缩成“五行动功” ,但有动作机械断劲之感,不似太极拳之连绵自然。今据我个人 -21

    六十余年研习之所得,整理出简易万全功,该法简便易学,而内涵深邃,习之有利无弊。本法分内外二部,今分述如下。

    一、动功修炼法

    1.预备法:首先是立志修身,认识真我。 《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乐莫大焉! ”释迎牟

    尼夜睹明星而悟道说: “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南宗初祖张伯端

    说: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 ”儒家强调: “舜何人也?余何人也?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

    何畏彼哉。有为者亦如是。 ”凡练习本法者应具此信心,认识自己和前辈一样,无欠无缺,根据本有而不

    甘居下流。这是思想上要作到的第一步。

    其次是纳清吐浊,转换形骸。即用《真传易筋经》前编“九转呼吸法”中预备功法,以“哼、哈、嗨”

    3 字 9 出浊气,此为早起时必行之功。若在平时,则于认识真我之后。以鼻吸口呼。静、缓、匀吐出浊气

    3 次。意想全身转换为光明无瑕之清净幻身。因心气本来无二,心转则自然身转,故可全身皎洁如秋月,光明似水晶而住。此依藏密无上瑜伽直观自身为本尊之理趣而建立者。

    2.正修法:人身气化赖五脏六腑以进行,脏腑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又与身外大自然相通。欲平衡阴

    阳,促进气化,当从治理脏腑着手,尤其治脏更为重要,脏治则腑亦治矣。

    (一)修补五脏法

    (1)清金——开天引气,内炼所宗。肺脏位于体腔中至高之域,为“五脏之天” ,专司吸清吐浊,内

    外二气之转换。洁身始于此,如开天门,乃一切修身养生之所宗奉。具体作法是,心神宁静后,全身放松,两目向前平视,舌抵上腭齿间,两足显积立(足尖分开或并拢俱可) ,随后左脚向左方平开一步,使两脚

    距离比肩略宽,顶头拔背,沉肩坠肘,两手下垂,展指鼓掌,下身塌腰坐胯,气沉丹田,使两足有下沉感。

    如人地九尺,再意想全身舒活、自然、愉快,放银白色光亮,空明晃耀。安稳不动(如图 1)。此是无极桩

    式,最少站三五分钟,多多益善。随后两手轻柔匀缓地向前上举,直至头之两侧,手心向前,举手时与吸

    气相配合(图2) ;再由呼转呼,两掌心翻向左右外方而下落,至与肩平(图3)

    (2)安神——气能益神,金火交融。肺属金,主司呼吸;心属火,主司血液循环。两者相辅相成。

    若以气化论,金由火炼而益坚,火由风鼓而更炽,金火交融,红白两光所结,阳焰弥天,气血并茂,生命

    之力旺盛。具体作法是承上式,于呼气将尽转为吸气时,意想身放红光,与白光融和。动作上两手亦不停,随之转腕向下、向内、向两肋下腋窝穿去,身胸仍稳住不动(图4)。接着吸满转呼,身仍不动,两手转至

    与乳平,掌心向上,直向前面平伸而去(图 5)。

    (3)益肾——火入水中,本固枝荣。如上风火交融,若无肾水相济,亢则成害,故必须引离火下入

    坎水之中,则水火既济,地天成泰。肾为先天之本而益固;肾又为肝母,母壮能益子,肝木亦能受荫,故

    曰本固枝荣。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身向下俯,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观想红白火焰迅速下流,直人于蓝黑色肾海涌泉,和融而成紫色之光(图6)。吸后即转为呼,两手随之沿腿上移,恢复身体正立, -22

    两手约抚于髋骨少腹两侧。意想全身上下内外显现白红蓝黑和融所成之紫色光明(图7)。

    (4)疏肝——木金交并,四象和合。肝属木,木得水荫后木气自能上升,以益心主;又肝司人身两

    胁,木气畅旺,脏气无有不壮旺者。至此金木水火,互为制约,互为生扶,所谓金火相拘,水火既济,木

    金交并,为四象和合归根。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身随之后仰(尽量翻仰,会使气充两胁) ,两

    手从髋骨再向左右分开至后背,使掌心紧贴两软腰部,两眼遥望天空,意想宇宙间充满白红蓝黑紫青绿之

    光明(图8)。气吸足后即转为呼,两手离开软腰,向后、向左右划圆弧而上,至与肩平,略成“一”字,而两手心相对应,若将起抱状(图9)。

    (5)厚土——土资万汇,其德唯容。脾属土,内应胃府。土载万物,为后天之本,肺心肾肝四脏皆

    赖后天脾胃水谷之气以资给养与运化,就如上节所言四象和合,亦赖中土调和,所谓“五行全要入中央” 。

    中央意土色黄,无物不包藏,故曰“其德唯容” 。具体作法是承上式,由呼转吸,以腰为轴,向后收缩,而同时臀部却反向前送,使成缩尾状。并且两手由左右外方再尽力向左右、向前划大圆弧,仿佛囊括宇宙

    间真气无遗,然后又向内、向后收至胃府,内外上下金光灿烂,两手同时收至胁下(图 10、11)。随即由

    吸转呼,两手转腕,向后、向左右横撑,直至前下方两膝之外(图12)。

    注意:以上 5 式,第(2)与(5)两式均有两手收腕至胁下之式。但第(2)式系由左右向下向内收

    来,收至胁下时随之手心向上,两手向前平伸而出。第(5)式由前向内上来,收至胁下随即转腕,两手

    心向左右膝外方,即两手向下、向左右撑出。两者转腕动作恰恰相反,宜知之。

    (二)通调经脉法

    此为本法动功的第二段。人身十二正经、十五大络,以及奇经八脉,另有孙络、浮络,乃是脏腑与各

    器官、各系统之联系通道,一如电器电话系统之通路然。五脏既修补,经络当通调,方能显示出整个人体

    生命之巨大能量和活泼灵机。

    经络系统中,冲、任、督、带四者最重。此系根据内经学说而言,若就更深的人体生命科学而论,则

    人身既是统一体,并且是开放性的巨系统,身之与心是二是一,心即是身,身即是心,心身气脉,不可分

    割。大周沙界,细人微尘,弹指完成八万劫,一毛孔转大,此近人“全身无处不气路,无处不丹田”之

    说所由出。此种经脉系统之调整,能使形质由粗化精,由钝转妙,能量由浅入深,由小变大。道家之导引

    功,佛密之金刚拳(不死运动) ,皆是本此理论而建立者。以下分述之:

    (1)通任督——理任通督,接连四末。

    任为阴脉之海,督为阳脉之海,接连四末,包括手三阴、足三阴、手三阳、足三阳,即是道家之小周

    天和大周天的经脉通路,此节功夫,乃是人体的纵向采气纳气法。

    至此当观全身空明如水晶,前有红明之任脉,后有微带紫兰色之督脉,或者直观全身空明通透如虹霓。

    承前由呼转吸,手足阴脉与任脉相通无碍。随头身向下俯,目视尾闾骨尖,如欲以口咬尾闾者(图 13)。

    随之头向上仰,身向前上钻腰脊下偃,臀部后上翘,全身阴脉贯通,有充实畅通而无碍感(图 14)。此时 -23

    由全身阴脉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声、电、光、能等合为一体。不停由呼转吸,两足随之蹬劲,缓

    缓使全身上起,恢复到入手立正之站式。同时收摄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声、电、光、能等,充实于我

    之足三阳、督脉、手三阳等处。

    (2)通侧带——横通八极,活侧固带。此为横向理气采气之法。凡身之侧脉宜活,带脉宜固。承上

    不停,由呼转吸,顶头拔背,沉肩坠肘,紧缩带脉,气沉丹田,全身松开,外与整个宇宙之真气、灵力、声、电、光、能等浑为一体,随由前向左,向后平转,上身尽量左旋,下身自腰以下保持不动,右手抚于

    左胯外侧,左手掌抚于右臀之外侧(图 15)。吸后转呼,身手随之向右平转,回复到正立之式。再不停吸

    气,上身尽量向右平转,下身自腰以下保持不动,左手抚于右胯外侧,右手掌抚于左臀之左外侧(图 16)。

    吸满随呼,上身向左平旋,恢复如前正立之站式。

    (3)通全身——彻地通天,无物能碍。

    前之直通、横通,尚有定位、定点、定向,至此转入无方所,无时限,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与法界

    合而为一,虚空亦复粉碎之境。随将两手仰掌上提,约至脐上膻中之位,不管呼吸(图 17)。不停,以腰

    腹为轴,引右手仰掌,向左向前上方穿出,约与目齐,左手同时变俯掌,紧沿右小臂之外,由膻中经左肋,向下向后抽拂,亦可以肘倒杀(图 18)。不停,随转左手仰掌,向右向前上方穿出,高与目齐,同时右手

    变俯掌,紧沿左小臂之外,向右向下后抽抵(图 19)。如是左右手上下前后交叉相反穿刺倒抽,其动作路

    线皆呈螺旋形,同时以短吸短呼应之。如一吸而右穿左抽,一呼而即左穿右抽,如斯任意而行。最少连作

    12遍为准。

    前此两段动功,连行若干次(量力而行,不宜勉强)。至不欲再行时,以意念收摄整个宇宙、整个法

    界,归于神阙,想我即宇宙法界,宇宙法界即我,内外凝固,合而为一。如果至少三五分钟。一趟功圆。

    按:此为老年体弱者每趟功毕之尾功,若年壮体实之士,还宜依靠前编善后尾功,修还虚解座法,宜

    知之。必须注意的是,实际锻炼时,学者必须灵活自裁,因应变化,尤其在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篇中只

    是示例,如清金中开天引气的一式里,两手上举吸气,向左右分开下落至与肩平,呼气是一个呼吸,其实

    还要与动作的快慢、刚柔相配合,若上举缓慢而柔和,呼吸也很短促时,也可在上举时即有两个三个呼吸,甚至完全不管呼吸,如练太极拳一样。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也一样。但在上举之初必是吸气,上举完成之

    时,必是吸气之终。至于两手分左右下落之初,必是呼气,落至平肩之时,必是呼气之终。余可仿知。

    又按:道家的导引、佛密的金刚拳,都是着眼于形气的锻炼,在一个高级功法的整个进程中,动静各

    有其宜。是依功法本身的需要而决定的。故动功不比静功,一般都是依师而修,何时当修?要怎样修?都

    要靠师傅指示。不当修而修或修而不得法,都易出故障;若当修而不修,则功夫难以进步。需知动功的重

    要性,根据密宗经典和上师传授以及历代祖师传记,有专修金刚拳而即于座上解脱,肉身虹化而入涅槃的,在内家武术中,也有技近乎道的说法。也有由武入道以致成道的传说(如金道人)。不过静功是无为心法,多赖自悟,动功是有为法门,专赖师传。若不遇明师,怎么办呢?个人的看法:除本功外,太极拳(以杨 -24

    吴两式为优)可当首选,若图精简扼要,金家功夫的开合功法,是大可值得利用的。但也都离不了得有明

    师的言传身教。故紫阳真人曰: “始于有作无人见(看似简单平常,多不注意) ,及至无为众始知(功能出

    现,方感神奇) ,但见‘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 ”

    3.善后除障法

    不拘练动功或练静功,每一趟功毕之后,须更明了忆念自己不是庸俗渺小之躯,明确认识真我,并明

    确真我的价值和责任,精进以赴。

    收功,不是教你休息、散乱、放荡和胡思乱想。而是要你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过活,努力实行你

    所应当去做的一切。也就是把行动与生活打成一片。儒家说: “吾曰三省吾身” ,也是这个意思,但还不够!

    这是本法与其他一切小术、小法、小道不同的分界线所在。

    若见时间不断推移,空间不断显现诸法,遂忘失真我,随缘妄行,皆是障碍,必须除之!方能善后。

    除障之法:第一,是常观自在,不昧真我。如上已说;第二,是明我本体无欠无余,一切含灵、非灵

    (包括所有动、植、矿)也无欠无余,和我一样,平等平等;第三,是随时体查身内身外所有一切信息,善则守之行之,恶则去之忘之;第四,是彻底明了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平常、平常!如是如是;

    第五,是要随时存心光明磊落,不为己私。宽以待人,严以责己,谦虚谨慎,助人为乐。人之有善,若己

    有之,人有恶念恶行,当怜悯之,多方潜移默化之。

    二、静功修炼法

    动功与静功,一阳一阴,犹如太极之两仪,阳之与阴,各有妙用,各有所宜,可以专修动功或静功,也可以二者合修,以一功为主,另一功为辅或二者平衡。大抵动静合修者,早起宜先静后动,夜功宜先动

    后静,都是直接相连,在前者先修前行预备法,动、静都是正行,正行修毕,方接修善后除障法殿后,这

    是一般的配合次序。但也有例外,当因应取舍之。

    易筋经静功正行,是以本身阴阳为主,凝神调息,性命双修,以启迪先天之法。入手须明后天的幻身,来自母体,而在母体与母相连之处,唯是脐带,乃先后天阴阳二气交会之所,故古仙云: “前对脐轮后对

    肾,中间有个真金鼎。 ”是乃修道者探求玄关、建立法基比较适宜之所在。故收心入静之后,即当凝神于

    斯。亦即两目寂照于是,两耳返听于是,全神内守于是也。

    静功是入定之前行,由静入定,功深者,行往坐卧,皆是修持,甚至亦无入出之可言,但初学静功入

    门,一般都用坐式,尤多强调七支坐(双翻趺坐法)。但由于生理、年龄、习惯之不同,亦不应过分勉强,故单趺坐、仙人坐、天王坐等,亦可随宜。易筋经静功入门,除坐式外,尤重站桩式,其法与动功第一段

    清金中之无极桩无别。

    随以手结太极印(亦称子午连环诀) ,即男子右手在外握左手,左手大指掐左手中指指尖,右手大指

    掐左手无名指根节(女子相反) ,覆于脐轮之上。或以右掌重叠左掌之上抱脐轮亦可,如跏趺坐、手结三

    昧印亦可(图2)。 -25

    随即默查脐轮内动气之根蒂,氤氤氲氲,杳杳冥冥,用逆呼吸法,内气升则外与鼻吸相应,而觉宇宙

    之真气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而摄人脐轮,使全身皎洁晶莹,内气降则外与鼻呼相应,而感全身内外、脏腑、经络、筋骨、皮肉浑为一气,变为光蕴之身,与身外宇宙之净光真气合为一体,天地人三才一贯,我即宇

    宙,宇宙即我,如斯久之,则“内外相感,天人合发” ,自可亲见“玄关一窍”矣。

    此以静修气神为主之功法,可以激发人体之潜能,打通天人合发之秘键,功浅以气为主者,每座最少

    应修百零八息;若功深以养神为主者,或年老体弱不堪修习动功外壮者,则每次至少应修 1 一 2小时以上

    或尽力而为之,总以多多益善。功能启迪先天,打破后天阴阳时空之限制,而与三维四维以上之宇宙相应,并可与高级生命之灵体相通。

    关于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之法,可参阅 1982 年《气功》杂志第 10 期拙著“胎息经注释”和 1993 年

    第10期“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两稿,至于以炼神为主之修习法,即是见性明心之事,佛氏言之至详,当于金刚、圆觉、楞严、法华、维摩、华严及禅宗语录中求之;其在道家,则又当读周易、内经、老子、庄子、关尹子等古籍矣。为了聊示一斑,姑辑古哲训示数则如后,以资启悟:

    圆觉经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一了知,不辨真

    实!

    宋张拙秀才悟道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原来(一作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

    云遮,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烦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毕。

    诺那上师大圆满观:无修元证无证者,无取无舍任运住,真实体性真实观,所见一切皆法身,法性自

    性互含摄,明体之上无生佛,瑜伽者于此认得,即是本来大觉王。

    证验举隅

    为了能对学习《真传易筋经》有启发借鉴引深的作用,本处只选取了具有这方面代表性的安徽安庆石

    化职工大学教授余兆祖同志的来函,又因余君信几乎涉及了整个的佛家、道家、中医学说的探索和实践,为了精简内容,我这里只摘录了他对于易筋经方面的实践和认识。余君浙江绍兴人,出生于 1945 年,1968

    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分配到青海工作,1973 年患肝炎、体质大为下降,遍服中西药而罔效,因而研究中医和道、佛学说,并坚持实践,才打开了他的困境,还得到了法乐,现节录余君来函如下。

    “老师于近年来见诸于刊端的大作,如《道家养生内炼诸家举要》 、 《再谈修道》及 1995年连载的《真

    传易筋经》等,弟子均悉心研究数过。晚学于近年来,游心于道藏释典,就粗览所得,皆未出老师《举要》

    一文所举之脉络,师以六十年所得凝于一文,可谓荟粹精华,纲举目张,而谆谆提掖后学之情亦滋于言表,读之感人肺腑,可谓晓之以道,动之以情。 ”

    “我 1973 年因患肝炎,体质大为下降,为寻求康复的方法,开始研究中医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然遍服中西药物而未效。1980年在身体濒于崩溃,山穷水尽的情况下,接触到

    修道方面的书而开始步入修道之门,炼至 10 天,即有一股清凉之气沿督脉升顶。又 7 曰,丹田中有如大 -26

    气泡翻滚、沿任脉冲至面部,整个面部抽搐、全身跳动,精神即为之一振,从原来一顿饭只能吃几口,一

    下就增加到一顿能吃一大碗。遂感到练功的确是太妙了。故从 1980 年至今已历 16 个年头,除每曰练功不

    辍外,继续系统地研究各种中医、道家、佛家经典,为了能对道家的修炼术有个全面认识,还自费购买了

    全套《正统道藏》和《藏外道书》及坊间所传各种版本的道书,藏书已达数万册。为使资料的整理工作更

    为有效完善,我三年前还自费购买了电脑,并组织了一个炎黄文化读书会,有十个志同道合修炼多年的道

    友,定期地在一起研究佛道经典和道家丹法。 ”

    “我是从1980年开始研炼道家内丹,由于未能得明师指点,故只能从研读丹经慢慢摸索,所依口诀,只是三丰祖师《道言浅近说》 :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

    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勿忘勿助。故至今还不甚清楚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只记得炼到 1985 年时,全身如火烧,鼻息似喷火,后来就在丹田渐渐地聚成一个如同乒乓球大的灼热气球,每天炼功时热,不炼

    功时,甚至晚上睡觉后也灼热难忍。如此持续了将近两年。后来渐渐觉得全身毛孔开启,中脉贯通,可以

    接收到种种信息。呼吸也时时进入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状态。此后从功法来说,就只用无为沐浴,温养还虚。丹经曰: ‘沐浴成空,则成仙机,不成空就落左道旁门。如此义温养了近十年。不料到近几年,‘常感有阴虚阳亢的景象出现:不能吃造火的饮食,不能穿太阳晒干的衣服,有大量浊气从双脚排出,还

    有出现了大圆满金刚练觉受等等。 ”

    “目前,晚学除了按一般的练功原则,在四正时,正式地打坐外,在行住坐卧之中,每有片暇便凝神

    调息,都可进入良好的功态。此外,针对自己体质的特殊情况,辨证练功,每晚到户外采星月之阴气以平

    秘自身之阴阳,并避免吃一切可能动火的调料与食物,用专门的干净锅来煮食物吃,经常服用滋阴降火的

    药物如知柏地黄丸等。尽管已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有时还是会因误吃食物而引起上火。若辟谷时,就

    感到身上最为舒服干净。 ”

    “晚学于 11 月初又系统地将老师诸文细细揣摩一遍,感到我初入门时所自悟的方法,竟完全与‘九

    转呼吸’的‘第一转、服气’相同。一初炼时,由于未得明师指点,我只能自己探索。初从太极拳‘气沉

    丹田’而悟,尝自问自答曰: ‘何为气沉丹田?’答: ‘气要达至肚脐以下。问: ‘如何得知气已到脐下?’

    答: ‘则必以意随气而下。亦步亦趋,同归于丹田。出则意气相随,亦步亦趋,同从鼻送出。如此曰曰不

    忘,时时相续,渐调息至细长匀深,或 3 分钟 1 息,或 5 分钟 1 息。炼至 10 曰,丹田跃然间出现一热气

    团。又于曰常行住坐卧之中,甚至吃饭、读书或将睡着之际,均惺惺昧昧,若有若无地操炼之,发现确是

    ‘一曰中,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最妙莫过于午睡中之炼,息调匀后睡去,及至醒来,呼吸仍在不

    调自调之中,丹田乃至全身,都荡漾在一片浩然温煦的真气之中,真觉得虽未成仙,但神仙的境界已心领

    神会矣!故与此法特别相应。第二转未曾出现;第三转无意中也过去了。第四转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第

    五转的大停气功夫,当时是否出现,已记不清了。第六转导气未炼。但到 1985~1986 年,出现了丹田炽

    热,全身火烧之象,似乎与第八转火气相应,当时虽未如师文所示之法来炼,也未吃壮阳之药物食物,但 -27

    特别喜欢吃花生米。1988 年后,功夫似径入第九转伏气,鼻息似有若无,自在寂照,境界体验颇多不提。

    但总是丹田温度过于炽热。 对照师文, 发觉我往曰之弊端, 均出自略去第八转水气功夫。 故从今年 (即1996

    年)11月4曰起,每曰2至3座,均补习水气功夫。每随观想月轮,及至清凉之菩提月液从顶灌下,润泽

    全身,则凉爽舒泰之感难以言状。及至11月11曰,往曰之一派火感景象已纠至 95%以上,可谓桴鼓相应、立竿见影。另善后尾功也很重要,吾往曰每坐中还虚功虽作,但远不及此完善‘解座法’中之烦逆转也极

    有特色,一般的收功法均是收入丹田,而此处是‘愈转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转毕,果如

    其文。每初上座,以‘哼、哈、嗨’三字吐上、中、下三焦之浊气也很重要。按文操习之,只觉得终曰唾

    液源源而来,全身格外地感到轻松舒泰。我素不喜坊间丹经动辄任督周天运转,而崇尚老子‘清静自正、无为而成’之道。老子曰: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而《真传易筋经》与老子之旨颇合,可谓是修道书中之珍本无疑。 ”

    从上可见,余君是一个性格内向,学识渊博,夙根深厚,愿力广大的真诚修道者。其次,余君的科学

    眼光、求实精神、革新理论、坚定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余君修持整个 16 年的过程中,值得我

    们特别注意的,第一是由于他已有相当的定力,故他对外界的影响特别敏感,证明了人体这个小天地与身

    外宇宙这个大系统确是息息相通的。故参同契说: “阳燧以取火,非曰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 。第二是对于调理气血,升降水火,全凭临机应变,转换阴阳,故易经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吕祖说: “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 ”余君对外界的

    影响刺激既敏感,而对于升降水火,又能灵活掌握,量体裁衣,自作活计,所以虽无明师指点,也能练出

    不凡的功能来。这与他平曰读书之渊博是分不开的。不过对于同类阴阳问题,则仍是未能超越“饶君智慧

    过颜阂,不遇真师莫强猜”耳。

    易筋经之软功练习--金刚十二式

    本功相传源出易筋经,为十二式,后历经演变删增,定为十八式。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传入河北深

    县,后在民间世代相传。今分软硬两功。前段软功防疾治病,益寿延年;后段硬功专致力于发挥人体潜力,护身自卫,用于技击。现把该功的前段软功即初级功法介绍如下。

    基本要求:

    1 身体端正,松静自然。调身:肌肉放松,意念更要放松,动作要柔和而不疏散,着力而不僵持,协

    调、平稳、绵绵缠连。

    动作:端、推、开、合、辑、插、挑、坐。

    歌诀:起式要轻,落式要松,弯曲要和,心神要静。

    2 呼吸均匀,柔细深长。调息:采腹式呼吸,要力求自然,不鼓动用力,不追求速效,要吐如落雁, -28

    纳如飞鸿。调气六字诀: “呵、呼、嘘、吹、咝、唏” 。

    3 意守丹田,精神集中。调心:在全身放松、呼吸调匀后,即微微想着小腹,意想胸空腹实,要“心

    如止水,身似空壶” 。

    歌诀:含胸竖顶气下沉,沉肩坠肘鼻观心,气到丹田摄谷道,尾闾夹脊透顶门。

    每个动作的准备姿势,都要求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二目垂帘,鼻与脐对,舌顶上腭,宁神降气,两臂下垂,两手置大腿外侧,十指伸出,拇指头正对食指节间。起为阳式,落为阴式。沉肩、坠肘、含胸、和背。两足抓地,如树生根。要身体端正,思绪平静,呼吸自然。

    1.平地端石沉气力:两臂前伸,指尖由前向上内画弧形,前臂弯曲内收,指尖稍高于肩,同肩等宽,意念如端盘石,四平八稳,沉肩坠肘,气贯丹田,呼吸自然,勿追求深长。

    2.两肘抱心垂双肩:为前式之收势,两臂徐徐交叉贴于胸前。意守丹田,呼吸调柔入细,沉静均匀。

    两上肢徐徐回落,恢复预备式,作短暂休息。

    3.白鹤亮翅四肢动:两手前伸,徐徐向前向上内收,经耳后画弧,旋腕向前外舒展(手心向下),与肩

    相平,左右分开,意想如白鹤之亮翅,神韵舒展,自然轻松。两臂应协调对称,距离应量力。

    4.怀中抱月揽胸前:两腕回旋,食指指端相向,距离约四五寸。意想如抱一轮满月,通体光明澄静,气爽神舒。肘关节微下垂,外撑。两上肢徐徐落下恢复预备式,休息片刻。

    5.点雨捞沙平身起:两下肢距离调宽如骑马式后,稍停片刻,使呼吸平稳,上身保持中正。右上肢缓

    缓由右前上旋腕向内下,至胸、腹前,以十指点地,要力贯指尖。如此先右后左,交替各3 次。接下式徐

    徐起立。

    6.探海存意在腰间:双臂向上向内旋腕画弧经耳后向前外舒展,力贯指尖,手心向下。下肢缓起,上

    体前屈约30°~45°,腰有下塌之意,全身重心集于腰眼,气沉丹田,臀部之力贯于足跟,脊柱节节松沉。

    目平视。高血压者,头勿过低,作探海式。双臂由上向外画弧,交叉还于胸前,恢复自然站立,作短暂休

    息。

    以上六式练百日后,如情况良好,临床症状、精神、体力、食睡均有改善,可酌加以下四式,但务须

    量力,不可妄求。

    7.反掌推出泰山去:身体自然站立,双足并拢,百会、会阴成一垂线,鼻下对脐,含胸收腹,双手变

    掌,掌心向下,置大腿外侧,百会上顶,脚趾抓地,气沉丹田,目视前方,意含顶天立地之气概,双掌前

    推,如力抵泰山,气自丹田呼出。

    8.抽回双钩两胁边:反掌,掌心向上,指钩抽回握拳,向后提劲,扩胸,同时两足跟提起,双拳还护

    胸前,足跟猝然着地,由丹田将气呵出。

    以上两式各做3次。

    9.双锤上舒腰沉气:两拳相向,向上到耳根,拳心旋外,再猛然用力内旋,气沉丹田。 -29

    10.轻击肚腹壮丹田:将上舒双拳轻轻地回落向丹田两侧震动,使内气鼓荡,铮铮有金石声,同时两足

    跟提起,戛然着地后,呼气,意想将浊气吐尽。

    以上两式各做3次。整个动作轻柔、愉快,神气安详,内气充沛。

    注意事项:

    一、要持之以恒,关键在于“恒”字。

    二、要循序渐进,忌急于求成。

    三、要用意不用力,既不刻意追求,又不流于疏散。

    四、要心胸开阔,与天地共呼吸,杂念袭来如浮云了无所依,又如洪炉大冶,可使万念成灰。

    五、要循规守矩,但又不泥于形式,即“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 。不依规矩则易生偏差,泥于形式则易致拘束、紧张。

    六、运动量要因人因病制宜,原则上行功者应感到轻松、自然、呼吸平静。初学者每日 2次,每次 10

    分钟,先学两式,一周后可酌加两式,时间相应延长,如此逐渐增至六式,练 30~40 分钟,作为巩固阶

    段,百日后可添加后四式。如此由浅入深,始终使练功阶段处于轻松愉快、呼吸平静的过程,功后心境怡

    然,精力充沛,逐步达到预期效果。

    《易筋经》解读 李紫剑

    易筋经无疑是中华武林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典功夫, 《易筋经》引发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可谓“罄竹

    难书” 。但是真的易筋经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讲明白,没有几个人心里真正清楚。

    易筋经做为一项武学修为内容, 《易筋经》体系必然由理论与功法构成。那么,它的理论部分就应该

    叫做“易筋经” ,它的功法就应该叫做“易筋功” 。

    那么,它的理论的哪些?功法又有哪些呢?

    查河南古传心意六合拳古谱目录和河南心意拳现存秘谱,可以知道心意拳经典中有《易筋经贯气诀》 ,既然是修练易筋经功法的秘诀,那么,这应该就是易筋经的理论内容。

    在古传少林拳圈内,留传有《易筋经十二式》 ,其书称为《易筋经外壮图说,又有功法日《少林大易

    筋经功法》 ,既然以易纺经命名功法,这些应该就是易筋经的运作内容。

    在竹林古拳谱中,载有易筋经的理论部分。与之相呼应的功法,是竹林古传《八大劲功》 。由于《八

    大劲功》和竹林《看家拳》的运作行为受《易筋经》指导,所以《八大劲功》也同样属于《易筋经》功法。

    世传《八段锦》又名《少林八段锦》或《岳武穆八段锦》者,亦称《易筋经》 。其中内容形式多与诸

    《易绪经》重合,云是《易筋经》一说似非空穴来风。

    又有功法日《千把攒》者,亦名《八段锦》或云“八段锦” ,即“拔断筋”的雅称, “千把攒”则是指 -30

    一式之精需千万次修练而始见神奇。 “拔断筋”虽然名称功架与《易筋经》有异,然功法运作原理则如出

    一辙。以此观之,种种“拔断筋”功夫,均属《易筋经》系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上述《易筋经》功法的共同特点,是不假外物,纯由自律运动构成。与这种“简单易存的改造筋骨的

    功法”相对应的,是一种服用药物、借助外物、形式繁琐操作复杂、穷苦之人练不起,富贵之人又从未闻

    有人练成功者的“著名”功法,名曰《内壮功法》 ,按理它亦属于《易筋经》系列,所以录此存照,以备

    酷爱神功绝技者望梅止渴。

    几种典型的《易筋经》功法介绍如下:

    竹林古传《八大劲功》

    第一功,束身连提——横步正立,双手下垂,掌心向内,滦呼吸若干次。接下来吸气时身体上拔,脚

    跟提起;呼气时身体下沉,脚跟落地。

    第二功:提气长力——横步正立,双手下垂。吸气时双手贴身托起至肋部,呼气时双手下按至小腹下

    沿。

    第三功:运气左右——横步正立,两臂环抱胸前,掌心向下,双手间开同肩。两脚站定不动,身体尽

    量左右拧转。

    第四功:一力横推——横步正立双手拢于胸前,左臂向左推直,右臂屈肘右拉,还原,然后右臂向右

    推直,左臂屈肘左拉,反复。即左右开弓式。双手或拳或掌均可,手型亦可多种变换。

    第五功:咽喉齐足——横步正立,呼气时前折身,双手按地,争取做到两腿直立头顶触地,吸气时还

    原。

    第六功:龙虎相斗——即起落式,取“起如龙、落如虎”之意,分肘臂屈伸起落和腿膝屈伸起落两大

    类。肘臂屈伸起落包括俯卧桩、俯卧式双臂屈伸起落、俯卧式单臂屈伸起落、俯卧式身体划立园等等,腿

    膝屈伸起落包括双腿蹲起,单腿蹲起等等。

    第七功:二龙戏珠——实为二龙戏柱,即保持俯卧桩功态,用双手拍打全身各个部位,轻重以适可承

    受为度。

    第八功:身子灵动——此实为放松功。主要有身体上下抖动、身体逐节前后波动、身体逐节左右波动、身体逐节水平摇园,身体逐节螺旋波动。然后做深呼吸至心平气和收功。

    功法提要:

    1、初练时各种动作均用自然体态去做,熟练后慢慢增加撑劲,保持绷劲。

    2、除快速波动外,每个动作的全程时值以深呼吸四次为宜,即两次到位,两次还原。

    3、折身运动并不一定要一呼吸折伸一次,亦可以直立呼吸一次,折伸呼吸一次。 ,4、按照传统,练功宜在偏僻无人处静练,尤以夜晚为宜。

    5、每式至少重复练习数十次,具体数目不拘。 -31

    十二式易筋经

    第一式:横步正立,注劲腕底,加紧下拄。

    第二式:横步正立,掌变为拳,提劲握紧,大指上翘。

    第三式:大指握在掌内,注劲臂膀,加紧挺直。

    第四式:两臂平伸,双肘微曲,相距尺许,注劲于肘。

    第五式:双臂直竖,掌心相对,膀不贴头,两拳加紧。

    第六式:双拳对耳,离耳寸余,掌心向前。提劲一次,双肘向后紧一回。

    第七式:双手平分,与肩相齐,虎口向上,提劲一次,双拳向前一紧。

    第八式:双拳向前平伸,肘部伸直,两拳靠近,数字加紧。

    第九式:两拳收回,虎口向下,屈置颈前,数字加紧。

    第十式:大臂左右平伸,高与肩平;小臂上竖,高与头平,虎口对耳,数字一次,双肘向前紧一回。

    第十一式:双拳下落于脐前一寸处,虎口朝内,每数一字,双拳紧一回。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三回,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双拳放下,双掌前托,两臂挺直;每数二字,加紧一次,足跟起一次。练完后吞气三口,咽津三回,送至丹田。

    十二式练过,双手上举,左右分开,同时划园三次;然后左右两肘,互换下扎,各动三次;然后两足

    互踢三次,练功结束。

    功法要点:

    1、每一式先做好桩架,确定用力方法,然后数一个数,加一层力,每次以四十九层为度,数满换式。

    2、每日练功三次。

    十八式易筋经

    一、横步握拳一横步正立,目光平视,两手握拳,大指贴大腿。

    二、横步按掌——横步正立,两手掌贴身左右下按。

    三、横步前推——横步正立,两手掌向正前方推出。

    四、一字托掌——横步正立,两臂左右平伸,双掌上托。

    五、一字推掌——横步正立,两臂左右平伸, ,双掌左右横推。

    六、扩胸运动——横步正立,双臂屈肘左右平伸,吸气时外拉,呼气时还原。

    七、仰面托天——横步正立,双臂上举,双掌上托,仰头看手背。咬牙吸气,开口呼气(鼻吸口吐)。

    八、腹背运动——横步正立,胸腹折向腿膝,还原再折。前折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九、叉步扭身(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长的距离,左转身 180度,重心偏重于左腿。左

    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叉步。双臂园撑,右手棚于右上方,左手拓于左下方。右肘弯约 90 度,左肘 -32

    弯约160度上下。身形拧拗,双手力如开弓。

    十、叉步扭身(右式)——即叉步扭身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一、打虎式(左式)——横步正立,双脚间开两脚长的距离,左腿弯曲右腿自然伸直成左横弓步,左手握拳上提,屈肘置于头上方,头上仰,目视左手心。右手握拳下垂,手背朝前。

    十二、打虎式(右式)——即横弓步打虎式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三、弓步亮掌(左式)一站左横弓步,左掌上撑,掌心向上;左掌下垂,掌心朝大腿。目光平视。

    十四、弓步亮掌(右式)——即横弓步亮掌左式的反转模式。

    十五、蹲起运动——横步正立,两脚间开一脚长的距离,双手叉腰,保持身体正直,徐徐下蹲。下蹲

    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十六、手贴命门——横步正立,两腿微屈,双手握拳置于背后。拳背分别贴于左右命门,即肾脏部位。

    十七、手贴命门——横步正土,两腿微屈,双手掌心分别贴于左右命门。

    十八、俯卧运动——身体呈立正式向前倒地,以手掌和脚尖将身体支起悬空,就叫俯卧式。俯卧运动

    功法有三种:手臂屈伸,身体上下起落。臀部抬起,手臂屈伸,身体前下后上、斜上斜下起落。手臂屈伸,臀部提沉,上身贴地向前、抬高向后,反复作园运动。功法又分三步,手的支撑先用掌,后用拳,最后改

    用手指尖。随着功夫加深,指亦递减,直至可用一指支撑为大功告成。

    功法要点:

    1、呼吸一次,加一层力。加力之后,保持力度。每式以呼吸九次为基数,可渐渐增加次数。呼吸方

    式为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2、俯卧运动速度宜缓慢,不计次数,力尽为度。 ‘

    3、每日至少练功一次。练功最好在清静处。练功时一定要聚精会神。

    少林寺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手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或日:日行三次,久久功成,力充周身,照势取劲,无不响应,骨紧筋坚,骇人听闻。

    千把攒

    起式:横步正立,双手握拳,平置胸前。诸式皆起于此,而止于此。

    第一式:双手掌上托,仰视手背。

    第二式: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左抓拧成拳收回。左掌向前推出,反手向右抓拧成拳收回。

    第三式:左掌向左推出,拧抓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拧抓成拳收回。 -33

    第四式:左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后推出,向下抓拧成拳收回。此式脚不动,只拧

    转身体。

    第五式:左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前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第六式:左掌向左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右掌向右推出,向下划弧收回再推出,抓拧成拳收回。

    第七式:双手在胸前交叉,向上托起,左右分开,向下划弧还至胸前,反复。

    内壮功

    内壮功法,外借揉搓,内资药力。行功之时,先服药丸,然后运作。

    其内服药如下:

    人参、甘草、白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朱砂、野蒺藜、白茯苓、共碾为丸,行功前先服。

    功法具体操作如下:

    练功从正月开始。其法赤上身仰卧,令少年童子三四人,以手掌按于上腹部之中心部位,自右向左揉

    之。练功者内观意守,以不觉酣然入睡为最佳。每日行功三次,每次二小时。

    以后每过一月,即于所揉部位周边旁开一掌,推揉如前。其原先所揉部位,则以木杵轻轻排打。

    从五月起,揉搓如前,而以沙袋代替木杵排打。其排打次序,先中间,后两边,从上向上,由梢向根。

    只排躯干肩颈,不涉四肢。

    从九月起,揉搓排打转向背部,方式一如胸腹。

    十二月行功期满,即告成功。

    世传《易筋经》有多种版本和抄本,形式(功架)虽然不尽相同,功法却并无太大的实质性差别。上

    述数种功法颇具代表性,对认识众多的《易筋经》有着特殊的意义。

    各门派流传的易筋经功架,都是取自该门拳法的拳架。例如《八大劲功》的功架取自《看家拳》 , 《十

    二式易筋经》的功架取自《少林拳法十八式》 , 《十八式易筋经》《八段锦》《千把攒》的功架,则明显取之

    于少林拳。

    除了拳式之外,易筋经功法往往就是武术基本功,例如用折身下腰之类增加柔韧性,用俯卧运动蹲起

    运动增强腿臂实力之类。

    易筋经还有一些功法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承载力,即抗击力。 《八大劲功》的自我排打, 《内壮功》的加

    力按摩、木杵捣打沙袋挥击等等便属于此类。

    易筋经的功法,可分为动静两大类。动态功法一般采用动力守恒运动,即运动时肢体始终保持一定的

    力量。静态功法一般采用层层加力运动,即功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每呼吸一次加一次力。此等强刺激满

    负荷的重复运动,能够在潜意识深处留下永久性记忆,从而完成技能与潜能的转换,最终会在适当的时候 -34

    产生无意识释放的奇妙效果。

    动静两种练法,就是易筋经的真正的学术秘密。一旦认清了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突破固有形式的束

    缚,而使自己偏爱的技术模式实现学术性的超越。

    长期以来,易筋经已经被高度神化了,这真是学术的悲哀!例如说易筋经练成后可以并指入牛腹、单

    掌切牛头、握石成粉、不惧刀砍斧劈,刀斧加身自然反弹回击来犯者,人若击之反自受伤,并且无药可医

    等等等等,玄得要命。而所有这些,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若不然,为什么就从来没有大师表演单掌切牛头、板斧劈脑门呢?

    至于易筋经久练,确实可以达到筋骨强健、形动势随、力随意到、百节争鸣,这是不争之事实,是易

    筋经真实的效果,也是任何人通过修炼都能够达到的。

    但是易筋经是武功修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决不是武功的全部内容,也决不可能代其他方面的修炼

    内容。近代有人把桩功从易筋经中分离出来另立门户,并义排除了其中动力守恒和层层加力的内容,极言

    此等形式就是武学的不二法门、无上妙请、最高机密,殊不知易筋经尚又不能取代拳学运动,易筋中的部

    分内容连易筋经都无法涵盖,又怎么可能包容整个拳学系统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易筋经系列中的《内壮功》 。

    透过复杂的表象看本质,内壮功的核心不过是按摩加排打。至于神奇的内壮功药丸,不过是八珍汤加

    朱砂蒺藜白茯苓而已。

    八珍汤白茯苓虽是补益药,无病久服未必相宜。野蒺藜中似含某种激素,过去农村常常用于给肉猪催

    肥,人吃多了怕是无益。至于朱砂,因其中富合水银硫黄,皆有毒性,长服久服,就会慢性中毒。连服三

    百六十天,怕功末上身病先来,何苦来着?看来,药丸还是不服为好,功法照练就是。

    在当代武林, 《易筋经贯气诀》明情说不过是武坛上的摆设,因为它事实上已经丧失了它的学术功能。

    目前修炼易筋经功法的人很少有研读《易筋经》经文的,持有《易筋经》经文的人,往往并不修习易筋经

    功法。所以,许多人并不知道易筋功与《易筋经》是学术兰图上对应的双向座标。为此,我采用功法与经

    文对照的形式举例说明,以便朋友们对此有个初步的认识。

    功架:束身连提1提气长力(八大劲功)1横步下按(十二式易筋经)

    经文:此直起直落,不偏不倚势也。直身正式,阳不得入于阴分,阴不得入于阳分,各归本位,上至

    百会穴而交,下至涌泉穴而聚,阴阳入扶只在两头也。

    功架:一力横推(八大劲功)1一字推掌(十八式易筋经)、左右推抓(千把攒)。

    经文:此侧之势也。侧势阴阳各居其半,故左侧势者,右边之阴阳并入,以左边之阴阳扶之。右侧式

    者,左边之阴阳并入,以右边之.阴阳扶之。

    功架:前后紧肘(十二式易筋经)1扩胸运动, 、手贴命门(十八式易筋经)

    经文:此平转开合式也。开胸合背者,阴气分入阳分 3 开背合胸者,阳气分入阴分。势分两边,故气 -35

    亦从中劈开分入分扶之。

    功架:运气左右(八大劲功)、叉步扭身(十八式易筋经) ;拧身推抓(千把攒)

    经文:此扭缮式也。势旋轮而不停,气以附之旋绕而不息。阴前入阳分,阳后入阴分,接续连绵并无

    休歇。左旋右旋,阴阳相入扶也。

    功架:身子灵动(八大劲功)、摇头摆尾(八段锦)

    经文:此醉形势也。势无定形,气亦随之,乱为入扶也。俱乱之中,随势而布,阴阳不相背,缪乱而

    却不乱也。

    功法:动力守衡运动(八大劲功、千把攒)、层层加力运动(十二式易筋经、十八式易筋经)

    经文:全体坚硬如石,方能不惧人之冲突。其所坚硬者,则在逐处之骨节。此处精(气)神填实,则

    如铁如钢,屈之不能伸,伸之不能屈,气力方全。如实沙袋,逐层填实,则虽软物亦可使之坚咬。

    功法:自我排打(八大劲功)、相互踢打(十二式易筋经) ,按摩揉搓木杵捣打、沙袋排打(内壮功)。

    经文:初以手掌拍之,次以拳打之,末以石袋击之,由轻而重,渐引渐实,自不虑面上无气矣。

    最后,讲一讲竹林传统武功修证——抓功。

    竹林拳法把一个人在僻静之地练拳练功的修证行为叫做“抓功” 。传说练到时候就可以得

    鬼神助,功夫自然出神入化、超凡入圣。其具体的方法,是练功者在夜深人定后,一个人悄悄地到人

    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古墓深林等处,把平生所学一一演练,然后练若干遍八大劲功。一连百日,不得间断,来回的路上如果遇见了他人,以前所练时日便统统作废,一切从头开始。哪怕九十九天回家时见了人,也

    须从头算时间。

    夜深人静荒野独处时,人的神经就会变的特别敏感;注意力特别集中,防卫意识特强。又因为荒山野

    岭加上恐怖气氛比较接近人类远古时的生存环景,在这样的场合修证人类最原始的运动,最容易激活人约

    潜意中存在的求生本能和原始的野性;并且能激活人体的第六感官。因此经过“抓功”修炼的人,往往目

    光犀利、气质沉静、神态凝重、表情冷峻,感知力非夷所思,应变速度如影随形,浑身透出一种不可名状

    的魅力,也就事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了。

    由于人的气质不同,抓功后各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举止威猛,人们就说他抓的是虎功。有的

    人举止轻灵,人们就说他抓的是猴功。这些只不过是人们象形取义事实上原本与神仙鬼怪无关。

    抓功确实可以改善人的气质和心态,提高人的功力和技艺,但是抓功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比如

    意志薄弱、胆怯易惊、迷信多疑的人,就不适合抓功。因为特殊的环境气氛一旦诱发心理障碍,那就得不

    偿失了!

    在抓功过程中,可能有人会走火入魔,这并不奇怪,也不必把它看得太严重。俗话说“知怪不怪,其

    怪自坏” 。—旦明白了走火入魔的原因和道理,就可以坦然处之,不为其所困扰。

    所谓的走火,是身体内部出现反应。例如如火内烧、如冰透骨、气流走注、劲力过盛不发泄就想把人 -36

    憋死等等,就属于走火。

    而耳闻异声,目见异物、幻听幻视、自命神通等等,则均属于入魔。

    走火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网络中传感不畅的现象,一如输;电线路中出现的连线短路、接触不良、漏电

    产生的反常状态。一旦故障排除,电力运行有序,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所以,走火是功夫上身的前奏,完

    全不必大惊小怪。只管不温不大地练下去,所有怪现象自然会自行消除。

    入魔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虚拟,与心有所思梦有所见同类。敬神者见仙见佛,疑神疑鬼者见神见鬼,总

    不外想啥有啥,这正是入魔的特征。入魔者往往处于精神被动状态,即不由自主地跟着幻觉走,事实上这

    是自己放弃了自制力。其时只要下意识自我提示“这是幻觉” ,魔影自会如汤沃雪。

    入魔往往会有先兆,幻觉是逐渐加深的。所以一旦有幻觉出现,就应该自我提示“这是幻觉” ,予先

    设防强化定力, “魔”对你也就无能为力了。能否战胜幻觉,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所以偏

    听偏信的人有过精神病史的人、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人最好不去抓功。

    除了走火入魔之外,抓功修炼到某一时期,陡然之间,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名状的恐惧。其时

    身心震惊、毛发竖立、意识接近空白,只有一种面临世界末日的空虚。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一定要挺住,千万不能软瘫,更不能逃跑,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是前辈人一再告诚于我的,我也确实有过那种经历。

    这种状态,我称之为生死临界状态。我把它讲出来,以助荒野独修的人成功。

    这种超越现实的极端恐惧状态,其实就是远古人类精神压力和承载力的极限状态随之而来的,如果不

    是身心的彻底崩溃,便必然是潜能爆发和野性恢复。从这层意义上讲,抓功就是把文明人变成野人的学问,就是清除人的种种杂念只余斗志和杀心的学问。

    极端恐惧状态在抓功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一次,而这一次,就很可能关系到你的一生。因为你在生死临

    界状态一瞬间的行为,很可能将作为永久性意识档案,封存于你的潜意识之中,而成为你日后遇险时的下

    意识动作。如果你吓昏了,日后遇险你还会昏晕如果你逃走了,日后遇险时你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便是败

    逃。如果你在生死临界状态下保持镇静、克服恐惧,那么日后再遭遇危险,你就可能从容坦然,平静得让

    对方感到窒息。如果你在那一瞬间挑战恐惧,集中全部精力体能进入紧张激奋体态,同时用整个身心爆发

    出震憾性的呐喊,那么日后一旦你面对敌人,你那陡然而来的狰狞面目、张牙舞爪的怪异动作、无我无敌

    的满身杀气伴着摄魂夺魄的呐喊,在一瞬间即可令对方肝胆裂彻底丧失斗志。也许正因为如此, “抓功”

    才有了役使妖魔神鬼附体的种种传说。

    周身鼓荡的紧张激奋状态和震撼性呐喊,平时应该反复练习。这样一旦身临其境,身心就会自动进入

    状态。紧张激奋状态是充满敌意的暴怒的动怒,一如雄鸡的对峙和欲挣断铁索咬人的狗。震撼性呐喊不同

    于发力时的短促的爆炸般的“雷声” ,它应该拥有雄厚的音色波动的音阶和持续的音程,从而生成刺疼耳

    膜撕心裂肺的声学效果。传统戏剧中黑头(角色类型,例如三国戏中的张飞)震怒时的呐喊“哇呀呀呀” ,便是震憾性呐喊的精彩表演,有心者不妨加以借鉴。当年竹林著名拳师李庆特爱看戏、演戏,演张飞敬德 -37

    堪称一绝。一次打炮(临时加入别的戏班)客串张飞,隔帘一声呐喊(欲称黑老鸦叫)竟使全场上下人等

    无不毛骨依然、噪若寒蝉,一些胆小者竟因此昏了过去,震撼性呐喊的魅力由此可见一班。

    有人担心抓功会导致心理变态性格扭曲,这种顾虑显然是多余的。我敢肯定,只要不对抓功的人灌输

    迷信思想,不在抓功仪程中加入邪教成份,抓功的人决不会因抓功而心理失常!试想,抓功不过是借助特

    定环境磨练身体和意志的功夫,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因为切实下了几天功夫就成了另类呢?

    如果有人荒野独修后神情怪异、行为反常,那他十有八九是迷信思想和邪教学说的受害者。如果有人

    因此而否认这种古老的修行艺术,那么只能证明他对传统武学精髓的无知。如果有人一方面对中国的抓功

    视同畏途,一方面又极力推崇国外的“地狱方程” 、 “魔鬼方程” ,那无异于对人说兰眼睛比黑眼睛看东西

    更清楚, “岂有此理”?常言说“千古一日” ,外国的月亮其实并不比中国的更园。

    附带说一下,抓功可以长期坚持反复进行,不必顾忌时间久了功夫会高过头。须知学术没有终极,武

    功的境界事实上也是不存在极限的。在竹林,拳师们往往是前半夜在拳房练功,后半夜到野地抓功,特别

    是在年农闲季节的冬三月。这种修行是年复一年地延续的,就好比玉树琼枝重复着一年一度的春花。

    达摩易筋经(德虔)

    达摩易筋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此十二式功法虽是李靖等后人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而取

    之名,经不起推敲,但就内容功法而言,颇有价值。常练可以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袪病延年。

    一、韦驮献杵第一式: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身胸挺直,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现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合掌。定式后静立一分钟。歌诀:立身期正直,环供手当

    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二、韦驮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臂由胸前向两侧平展,掌心朝上;同时两足跟提起,足

    尖着地;两目圆睁平视,心平气和。定式后静立半分钟。歌诀: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

    呆。

    三、韦驮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深吸气不呼气) ,两臂上抬,掌心朝上,尽力上托,两掌指

    相对,间距三至四寸;同时咬齿闭口,舌抵上腭,气贯胸际。定式后静立半分钟。歌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胸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将心安。两拳缓缓收回

    处,用力还将扶重看。

    四、摘星换斗式:接上式,仍逆呼吸,两足跟缓缓落地,左臂由上向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

    按;同时体稍左转,头向右扭,目视右掌。定式后要气贯胸际,深吸气,深呼气,静立半分钟。稍调呼吸,然后松右臂,缓缓向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臂由背后缓缓上举,掌心朝上,掌指向右,头向左扭,目视左掌。歌诀: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呼吸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左侔。 -38

    五、倒拽九牛尾式:接上式,逆呼吸,抬右脚向右侧跨一步,以两脚为轴,体向右转 90度,右腿屈,左腿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背后转至胸前,拳心朝上;右臂向后甩,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定式后静

    立半分钟。而后,左右腿势互换,成左弓步,同时左拳由背后缓缓伸向身前,右拳由向前缓缓移向背后,目视左拳。定式后静立半分钟。歌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掌须注双瞳。

    六、出爪亮翅式:接上式,逆呼吸,收左脚缓落于右脚后半步,两脚碾地,体向左转 45 度,使两腿

    成排步,同肘两拳收于腹侧;然后变掌一齐向胸前缓缓推出,掌心向前,掌指抽上;圆睁双目,全身放松;

    随之两掌变拳,收回腹际两侧,掌心向上,然后再变掌向前推出。依此法反复七次。收回时意守天门,推

    掌时意在丹田。歌诀: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七、九鬼拔马刀式:接上式,须呼吸,右拳变掌由腹侧缓缓上抬,至上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使右掌心向内,停于左侧面部,成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置于背后,尽力上抬,定式后静

    立半分钟。然后,左右手势互换,依上法而行。歌诀:正身拔肩节,抬臂抱头形。屈肘臂藏后,弯腰把项

    扭。

    八、三盘落地式: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脚向左侧跨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挺胸塌腰;同时左

    掌下落,右掌由背后移于身前,使两掌汇于胸前下方,且微屈肘;然后两臂向两侧成伞状展开并下按,掌

    心朝下。定式后舌抵上腭,闭口睁目,意注牙齿。稍调息,两腿直立,两掌反掌向上托,如拾重物;臂平

    胸时,两腿屈膝,两手反掌下按,重复马步式。上述动作反复做三次。歌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

    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觔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斜。

    九、青龙探爪式:接上式,行顺呼吸,收左脚落右脚内侧半步,使两腿成并排步;身胸挺直,两目平

    视,鼻呼气,左掌经胸前变拳,抱于腰侧,拳心向上,右掌绕胸前变“五花屈爪”形,向左侧伸探。然后

    左右手势互换,依上法而行。左右式反复做三遍。歌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常平气实。力

    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必谧。

    十、卧虎扑食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缓汇于胸前变拳,再收回腰际;抬右脚向右侧跨一大步,两

    脚碾地,体向右转 90 度,右腿屈,左腿直,脚跟提起,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肩、塌腰、昂头,两掌

    着地以臂支撑,意注指尖。定式后静持半分钟。然后缓缓起身,两脚碾地,体向左转 180 度,成左弓步,右脚跟提起,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掌着地,以臂支撑。定式后仍静持半分钟。歌诀:两足分

    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

    龙伏虎神仙掌,学得真形也卫生。

    十一、打躬式:接上式,顺呼吸,起身收左脚,使两脚成排步,足距与肩同宽;向前俯身、躬腰、垂

    脊、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臂随身向前屈肘,环附于项后,两掌心掩塞两耳,然后两掌夹抱后脑,意注双肘尖。定式后静持片刻。歌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39

    十二、掉尾式:接上式,顺呼吸,提膝,十趾尖着地;两臂下垂,两手指交叉按地;同时仰头,两目

    圆睁,视鼻尖,凝神谧志,意在丹田。定式后足跟落地,然后再提起足跟,重复三次,再伸膀挺肘一次,共提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功毕起立,收式归原。歌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仰头,凝神谧

    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总考其法,团成十二。谁实胎请,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袪

    病延年,功无与类。

    陈盛甫亲传易筋经练法 史明

    我国历代著名武术家大多数喜练易筋经,将之作为看家养生功夫。陈盛甫教授生前所传授的易筋经被

    武林人士称为地功门绝学之一。在地功门中又称其为十二大劲功,偏于练力。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家

    功法,静中寓动,调节身体内脏机能,练气练力,易筋通脉疏络,意、气、神并行,可达强身健体、祛病

    延年、增强功力之功效,是不可多得之养生长寿功法。陈盛甫先生寿近九十时身体仍然健壮,当与习此功

    有很大关系。下面是这套秘传易筋经功法的详细习练法。

    预备式——无我无为入定式

    每日清晨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场所,面向东方,迎着东升旭日,自然站立,双手自然环抱于丹田

    处,调整呼吸,全身由头至脚逐节放松,通身不用任何拙力,采用腹式呼吸法,使自己意念集中到丹田。

    静气宁神,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处于一种似觉非觉的安静状态,无我无为,此即为入定式。

    待入定约 15 分钟后,可按照下列程序逐式进行演练。练习第一式如自我感觉已很纯熟时,方可继续

    练第二式,依次类推,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一式:按掌

    由预备式始,左脚向左横迈一步,两腿缓缓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微分呈八字形,约成 75 度角。

    双手由丹田处缓缓回收至身体两侧,两臂同时内旋,双掌同时向上翘起,使手臂与手掌间成 90 度角,掌

    心向下,掌指朝前,十指可最大限度地向上翘起。吸气时,双肘微微上提微屈,双掌自然随之向上抬起;

    呼气时,双掌随臂下沉,自然向下按压,气沉丹田,内劲直贯双掌。心中默数 49 次,意念随呼吸而行,且气贯两掌,整个动作须着力而行,一提一按是为一次,自会感觉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到十指尖、虎口、曲池,直达肩井穴。

    第二式:翘指

    接上式,双臂屈肘缓缓上提,至双掌与腰部平行时,拇指指向腰眼,掌心朝下,再将双掌其余四指依

    次扣于掌心成握拳状,拇指着力上翘 49 次,意随呼吸而行。以自觉从虎口合谷穴产生一种酥麻感传至肘

    部曲池穴为佳。 -40

    此式实作起来相当费力,但对于习练劲力、功力亦相当有效。学者切不可畏难而半途放弃。

    此式尚有另一种练法,即由第一式始,拇指指向两腿外侧,其余四指紧握成拳。随呼吸,拇指尽力上

    翘;同时,其余四指握紧成拳,如此心中默数 49 次,自会感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经合谷穴、曲池穴,直达肩井穴;同时,肩部之云门穴、中府穴亦可得到很好地振动,其功效相当显著。

    第三式:握固

    接上式,两臂缓缓放下,然后先将拇指扣于掌心,其余四指依次回扣掌心,握紧成拳,这种握拳方法

    称之为“握固” 。肘尖朝后,两臂伸直,虎口朝前,两拳紧贴于两腿外侧。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

    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 49次,以自觉手臂内侧之内关穴有胀麻感为佳。

    第四式:平握

    接上式,双手由拳变掌,然后两臂由体侧向上自然平举,当与肩平时,双掌缓缓向身前平行划弧,使

    两臂平行,高与肩平,两臂稍屈,拇指扣握于其它四指之间,成握固状,虎口朝上。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

    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 49 次。以自觉肘弯尺泽穴和胸肩前中府穴产生生

    胀麻感为佳。

    第五式:举握

    紧接上式,两臂由平行状缓缓向上直伸,拇指仍握于四指内,虎口朝后,拳心朝头部,拳背朝外,手

    臂不可贴靠头部。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 49 次。以

    自觉缺盆穴至气户穴,最后到乳根穴产生一种胀麻感为佳。

    此式尚有附式:即将两拳变掌,掌心朝上,掌指向后,意念有掌指托天之意。随之有气感后,不可强

    行控制,任其自然。或心无杂念,默默意守下丹田即可。此式属地功门中日月天地功之一部分,学者切勿

    轻视。

    第六式:鼻拳

    接上式,两臂缓缓放下,两臂划弧屈肘,拳变掌对准鼻部。掌心向外,掌指相对,虎口向下。然后将

    大拇指紧握于其余四指内,成握固式,双手握拳如拉弦状。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

    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49次。以自觉小海穴有一种牵制刺痛感为佳。

    第七式:担拳

    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两臂缓缓分开,并向左右伸展与肩部平齐,双拳仍成握固式,虎口向上,拳

    心向前。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紧握 49 次。以自觉手三

    里穴至肩一穴有一种酥麻感为最佳。

    第八式:压趾

    接上式,双脚脚尖着地,脚跟抬起;两臂边内旋边徐徐向前划弧,双臂呈水平状,与肩同宽,务必伸

    直,虎口向上,拳心相对,大拇指仍握于四指之内呈握固状,姿势不变。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 -41

    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 49 次,每握一次,两脚也微微上踞一次。以自觉手臂尺

    泽穴、腿踝处之昆仑穴及膝窝内委中穴有一种胀麻感时为佳。

    第九式:耳拳

    接上式,双脚跟着地后,身姿仍同第一式。两手臂仍保持上式平伸,然后两臂屈肘,使两小臂向上,两拳直对两耳部,拇指仍握于四指内成握固状。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

    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49次,两拳同时紧握49 次。以自觉从小海穴、肩贞穴、天宗穴至肩外腧穴产生一

    种胀麻感为佳。

    第十式:山拳

    接上式,下肢姿势保持不变。两小臂缓缓离开耳部,两前臂与肩平齐,两小臂上举与头部形成“山”

    字状,拇指紧握于四指之内,虎口向内,拳心向前。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即松,意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49次,两拳同时紧握49 次,每握一次,胸部自然向前微挺。以自觉云门穴、章

    门穴、期门穴产生一种胀麻感为佳。

    第十一式:脐拳

    接上式,下肢姿势保持不变。将两拳翻转至肚脐两旁,拇指仍握于四指内成握固状,拳心向内,虎口

    向上,两拳拇指与脐同高,两拳微微相抵,距脐约一寸。以此姿势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亦紧,紧后

    即松,意随呼吸而行,心中默数 49 次。然后,深吸气三次,使气直沉丹田,口鼻齐呼,出气时丹田外鼓

    (另一种练法:用舌在口内轻搅,觉口中津满,分三次缓缓咽下,随气送至丹田部位)。以自觉胸腹内浊

    气排出体外为佳,丹田充实,胸部自然会舒畅,头目清新,精神焕发。

    第十二式:端拳

    接上式,身体姿势不变。两拳变掌,手腕外旋,使两手掌心向上,仍处于脐部,十指自然分开,掌指

    朝前,双手如端一重物,腿膝伸直,足尖点地,脚跟抬起缓缓屈腰向前,至手臂略擦地之后,又缓缓向上

    起,待身体直立后,两手近鼻端,翻掌缓缓下压,如此反复三次,足跟方落地。然后,双手自然放手身体

    两侧,静立片刻,待意念解除后,收势归原,缓缓行步散功。

    至此,全套功法全部结束。

    此套功法乃练气练力,易筋通脉之法,务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每次二十分钟至

    半小时即可,专心练习至百日,青壮年可全身劲力大增,神勇无比;年老体弱多病者也可强健体魄,舒筋

    长力,祛病延年,其效如神,惟专心习之者自明。

    本套《易筋经》所涉及的穴位,读者可参阅中医针炙挂图,亦可参考针炙方面书籍。此套功法无出偏

    之说,初习时应纯任自然,自会功力上身。

    -42

    少林易筋经(内壮外勇)

    少林易筋经相传为达摩大师所传,是强身健体、进修求道的秘法。包括有以天练人,揉法、观心返本、洗心退脏、常转、凝神气穴、打洗神功、神勇八段锦等等功法。其中,揉法和以天练人是易筋经最重要

    的基本功法。现将其功法介绍如下。

    一、内壮揉法论

    外壮言勇,内壮言坚,内坚外勇,方为金刚之体,要想练好揉法而成内壮,其法有三:

    1.守中积气。守中守的是脐上心下之间、存气之地。积气是使眼、耳、口、鼻、身、意六根凝聚一

    处。守中时要一念冥心,凝耳韵、似闻细语、匀呼吸、缄口气、逸身劳、锁意驰,先聚神、意、掌于心下

    脐上守中处,再断绝各种妄念,而渐入淡然不动的境界,使精气神俱注于一处。揉法是积气的最佳手法,而揉的功效全在于守中。守中时气归一处,入手才能做到坚实不虚,如此久而久之地使全身精气神集于-

    处,自然地练出不可估量的功力来。

    2.勿他想。练习揉法时,如果杂念纷纭,驰想琐事,其所积凝的精气神则会走散入四肢而成外壮,而非内壮,揉而不积气是没有用的。

    3.待其充周。通过揉法守中积气,精神气血都附守而不外驰,揉得久了,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

    而力自积,气充则力自固,这就是孟子说的至大至刚、基于天地的浩然正气,假如气没有充周;就驰意外

    走,散于四肢,就成了外壮不全、内壮不坚的两不象了。

    平日闲暇时,便可练习揉法,如果能用一年时间专门练习,效果更佳。练时心不外驰,气不外散,神

    不他用。注意不要强求外壮,一落外壮,终无内壮。外壮功成强盛不久,专求内壮,外效虽缓,一旦功成

    则铁石不磨。圣人和凡人的差别就在于此。练功应先行内功使病去身强,任督循行,内充气积,存想意纯,河车搬运,循其规矩,壹其心志,则外壮成而内壮愈至,此为最佳之法。

    二、揉法行功

    初月行功。由于练功时要裸露上身,所以最好在春月起功,待天气转暖后就更方便了。解开衣襟,平

    身仰卧,以右手掌按于心下脐上的中脘穴处,自右向左旋转推揉,使左右的肺气肝血互相交融。初月行功,要做到轻浅,徐徐均匀用力。掌不离皮,也不乱动游离不定。揉的时候,冥心内视,着意守中,勿离勿疾,精气神皆附于掌下。一月之后,可随自身气的凝聚而逐渐加力,切不可骤然加力,用力不匀,否则心火上

    升,内脏受损,对身体有害无益。所以练功者在用力的轻重上,一定要格外慎重。一只手揉累了,再换手

    揉。如果练功者守中功法纯熟,推揉均匀得法,在揉的过程中可渐入睡眠状态,这是最佳火候,大大超过

    醒守中的效果。揉法练到一定阶段,能积聚全身真气,精神专注停守而不外散,所运之气贮蕴中处而不外

    溢。直到积气日久的功力从练功者的形体上显示出来后,再将所积之气引达周身而成内壮。

    二月行功。练功一月后,练功者周身的气逐渐凝聚,可感到气海宽大,努气鼓起约一寸余宽、硬如木 -43

    片。这时在初月行功揉处,各旁开一掌,仍用前法揉,再通过木杆的捣法,使两肋之间自心向脐,软而有

    陷的膜腾起上浮与皮肉附着。

    三月行功。在二月揉处两旁各开一掌继续练习,练法同上。

    四月行功。再向两肋外侧揉功,并以木杵由轻至重,打中间三掌处。

    功满百曰后(即五月六月)练此法,若能达到气满筋坚、膜腾,即为合格了。

    七、八、九三个月行功。通过上边的练习,心下脐上和双肋梢处的膜已全部腾起了,这时千万要小心,按照心口上方到肋梢骨肉,再向上至肩的顺序,先揉后捣再打,循序而行,周而复始,练习一百日后,可

    使气满前胸,任脉充盈,须切记练功的顺序不可弄乱或倒行[捣法是以一石袋,密密由轻到重地捶打]。

    十至十二月行功。当感觉任脉充盈后,把气转而后运入脊背,充入督脉。方法如下:先使气上右肩,上运至玉枕,再下转至夹脊、尾闾。每处都要按顺序和正确的方法进行揉、捣打。脊背一带软的地方,先

    用手掌推揉,再密密匝匝地捣打和揉。最后用手掌搓揉这几个部位,使气匀润,这样练习目日后,督脉充

    盈就可接下去练习凝神气穴的功法了。

    三、以天练人

    用日月精华来练功就是以天练人功法。日精月华,二气交融,是世间万物生养的珍宝,练功人若能采

    咽之,则能增强神智,百病自去,清灵之气生长畅达而出现灵光。其法如下:

    1.采日精。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太阳久蓄初露,精气盈满。清晨出室登高,面对太阳以自然舒适的

    坐法坐定(双盘、单盘、自然盘皆可),调气使之平和,舌尖轻搭上腭处,然后用鼻细吸光华,吸满口后,凝神屏息片刻,将所吸的光华缓缓咽下,用意送至丹田关元处贮存。咽下之后张口将浊气徐徐呼出,然后

    再调息再吸、再咽,依法吸咽七次后,安静守护片刻即可。平日闲暇时;可意想心中旭日初升的形象,其

    大小如铜钱,在体内散发七彩光芒,收功时,先呼出一口浊气,再咽津液三十六口。上述的第二种功法随

    时可练,坐、卧、行时均可。

    2.采月华。在每月农历十五晚月亮最圆最亮时出空坐定,调匀呼吸,如上法七采七咽,方法与采日

    精同。平日闲暇时,可意想月亮的光芒从头顶正中的百会穴直入喉、胃,最后贮于下丹田处。

    练功要点:

    (1)呼吸自然、细长,要做到吸气用鼻,呼气用口,这是天门入清阳,地户出浊阴的道理。

    (2)初练咽气深浅顺其自然,一般而论,三个月后贮于双乳中间的中丹田,到能每次都贮于下丹田,则

    为气通督脉、凝神气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此法简单易行,可与别种功法同练。

    (4)练时身要正直,吸咽日精月华时,不可太急促。练功时要避开疾风、雷电等大自然的怒气,在室内

    练功亦可,但不可坐立于风口处。

    (5)必须空腹行功。 -44

    (6)如果初一、十五遇到阴雨,可在室内练或改在初二、三或十六、十七日练习。错过这几天,日月之

    气已缺,不宜再采咽了。

    如此白天服食太阳精华,夜晚采咽月亮的光明,日月流光再随气通行,'灌注全身;日久可除百病,五

    年后即全身灵光可见,上根器者十八年即可得道。日月精华是天地自然之利,有恒心和信心的人才能享用。

    这是易筋经中的一部大法,切勿轻视。得道。日精月华是天地自然之利,有恒心和信心的人才能享用,这

    是易筋经中的一部大法,切勿轻视。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洗髓经(北魏? 达摩著)

    作者:西竺达摩祖师著 西竺圣僧般刺密谛译义

    济一子金溪傅金铨校

    清? 道光三年

    总意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斯。此名静夜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

    衣与食。运水及搬柴,送尿与送屎。抵暮见明星,然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酣寝,忘却生与死。明者独傲醒,黑夜暗修持。抚辞叹今夕,过了少一日。无常迅速身,同少水鱼头。然而如何

    救,福慧须两足。四思未能答,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身未归一。默观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

    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趣。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架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瞧眼纳须

    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从易筋后,每于

    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微运息。腹中竟空虚,正宜纳清煦。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温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还虚。静中常醒醒.莫被睡魔拘。夜夜长如此,日日续行持。惟冀能容

    纳,饱食非所宜。谦和护保身,虚风宜紧避。借假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房灾害逼。渡河

    须用筏,到岸方弃之。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毗至。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容纳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

    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专报四重恩,永灭三涂苦。后人得此经,受持可奉行。择人相授受,叮泞

    视莫轻。

    元始钟气篇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非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

    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透石,水火可相并。并行不相害,是曰理与气。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

    气,一言透夭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

    元气常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注坑谷。静久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

    又为雾。生人又生物,利益人间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澳。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有我,解散还太虚。生是未曾生.死又何尝死。形骸何可留,垂老后天地。借假以合

    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隙。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 -59

    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

    凡人多吃饭,美衣饰其体,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是,碌碌天地间。不暇计生死,总被

    利名牵。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死埋旷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同一气。体虽有巨细,灵明原不异。天地有日

    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警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

    俱是眼,触著知物倚。此事心之灵,包罗夭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若能常清净,不为嗜欲起。

    自知原处来,归向原处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

    死。迩此强健身,精进用心力。洗髓还本原,凡圣许同归。

    物我一致篇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气。幻出诸形相,辅助生成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

    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恩何洪,妄杀成暴庚。蚌蟒与蚊蝇,朝生而暮死。龟鹤康与鹿,食少而服气,乃得享长年,人而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身生死。若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

    行如言无杖,自然依本分。举步低且慢,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

    保安平。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妄动。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坐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现前皆究竟。坐如山岳

    重,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侠骨并洽髓,教外别传的。卧如

    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柜。两手常在腹,们脐摸下体。皋丸时挣搓,如龙戏珠意。

    倦则侧身睡,睡中不自迷。醒来方伸足,仰面亦不拘.

    梦觉浑无异,九载见端的。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功,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能积。还怕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属

    血肉躯。须遵洗髓经,少食多进气。搓摩干沐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捻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每去鼻中毛,切戒唾远地。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气。开眼去小便,切勿贪酣睡。厚褥咖跌

    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愕。胁腹运尾间,摇肩手推栩。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

    中出入悠,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齿鸣夭鼓;两手俱摩脐。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

    两手按摩竟,良久方拳立。左脚亦如然,按摩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

    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演骨更洽髓,脱壳飞升去。渐几浑天化,末后究竟地。即说揭曰:口中言

    少,心头事少,腹内食少,自然睡少,知此四少,长生不老。

    翻译洗髓经意序 -60

    《 达摩洗髓易筋经》 之(洗髓经序) :易筋洗髓具非东土之文章,总是西方之妙谛,不因祖师授受,予安得而识之?又鸟乌自而译之也哉?!我祖师大发慈悲,自西沮东,餐风宿露,不知几历暑寒,航海登

    山,又不知几历险阻,如此者岂好劳耶2 悲大道之多歧,将愈支而愈离,恐接续之无人,致慧眼之淹没。

    遍观诸数之学者,咸逐末而忘本,每在教而泥教,虽谁顺流而穷源,忽望霞旦,白光灼天,知有载道之器,可堪重大之托,此祖师东来之大义也!

    初至陕西敦煌,遗留汤钵于石寺。次及中州少林,面壁跌脚九年,不是心息参悟,亦非存想坐功,总

    因因缘未至,姑静坐久留,以待智人参求耳。及祖师师师示人为第一义谛,闻者多固执宿习,不能领略,再请,予何人斯,幸近至人,耳提面命,顿超无上,正传正觉,得易筋洗髓二峡。洗髓义深,精近无基,初学难解,其效亦难,至是为末后之究竟也。及其成也,能隐能显,串金透石,脱髓圆通,虚灵长活,聚

    而成形,散者为风,然未可一瞰而至也。易经义浅,入手有据,初学易解,其效易臻,堪为筑基之初起。

    是必易经之功竟,方可因之洗髓。予得师传,习易经已效,将易经原本一快,藏之少林壁间,侯有缘者得

    之,惟洗髓一恢,附之衣钵,远游云水,后功行至,果获奇应,曾不敢轻易告人,又恐久而失传,辜负祖

    师西来之意。于是不揣鄙陋,译为汉语,止求不悖经文,不敢致饰章句,依经详译于后,并为序言于前,以俊智者之玩味而有得也。(释慧可谨序)

    翻译洗髓经总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斯。此名静夜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

    衣与食。运水及担柴,送尿与送屎。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酣睡,忘却生与死。默者独惊醒,黑夜暗修持。抚体叹今夕,过了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

    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身未皈依 。默观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

    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拖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架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礁眼纳须

    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安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习易筋后,每于

    夜静时。两目内神光,鼻中微运息。腹中觉至虚,正宜纳清煦。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长如此,月月须行持。惟虚能容

    纳,饱食非所宜。谦和护保身,恶户宜紧避。借假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庆灾害逼。过河

    须用筏,到岸方弃之。造化登成理,从微而至著。一字透天机,渐进苦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毗至。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定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催碍,圆通观自

    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趋无始。专报四重恩,永灭三途苦。后人得斯经,信授可奉行。后人于授受,叮泞

    视莫轻。

    元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不著。交并为一致,分之 -61

    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串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是曰理与气,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

    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氨氯,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注坑谷。静久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

    又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人间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焕。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有我,解散还太虚。生是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可留,垂老后天地。借假以合

    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长生自可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隙。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

    假合形,谁能分别比。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多吃饭,美衣饰其体。徒务他人戏,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此,碌碌天地间。不暇计生死,总被

    名利牵。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旷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持已,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

    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替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

    俱是眼,触着则物倚。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

    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若能收放心,常捉生与

    死。趁此强健身,精进以用力。洗髓还本原,凡圣许同归。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气。幻出诸形相,辅佐生成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

    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恩何洪,妄杀成暴决。蟀蟒与蚊蝇,朝生而暮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乃得享长年。人而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身生死。苟能却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立坐卧睡篇第五

    行如无意杖,自然依本分。举足低且慢,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

    保安平。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坐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见在皆究竟。坐如邓上

    重,端直肃仪容。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侠骨并洽髓,教外别传的。卧如

    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钳。两手常在腹,们脐摸下体。辜丸时挣搓,如龙戏珠意。

    倦侧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足,仰面亦不拘。梦觉浑无异,九载见端的。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

    意,行往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还惧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 -62

    血肉躯。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千沐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两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每去鼻中毛,切戒睡远地。每口五更起,吐浊纳清气。开眼去小便,切勿贪酣睡。厚褥枷跌

    坐,宽解腰中系二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愕。胁腹连尾间,推肾手推溺。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

    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插腰。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

    手按摩竟,良久方拳立。左脚亦如然.按摩工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

    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侠骨更洽髓,脱壳飞升去。渐几浑天化,末后究竟地。即说渴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少食,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翻译经义后跋

    前译经文,后译名义。文言名义,异味可迎。梵语达摩,华言法空。空诸所见,不即不离。人若执经,终不通移。分门别户,我慢自趋。同己则许,异己则毁。在教泥教,老死范围。如此之人,迂而且鄙。坐

    井观天,螺姑为期。祖师圆通,东游西归。只履独步,熊耳灭迹。不惟奎度,且并同理。无是无碍,得大

    自在。唁嘻吾师,天纵生知。生于默识,幼而颖异。少游印度,穷有敬意。不宜一言鉴,直见渊源。时来

    东土,直指性地。解缠出缚,天人师资,感祖洪慈,遗兹妙谛。后之见者,慎勿膜视。传临济正,念篇第

    七。

    月庵超显绪欣内典翻译退火法

    初行揉法,外能助火,内服丹药,中有聚气,三气相合,自有生火窍。凡内火一动,或耳鸣腮肿,相

    火游行,身有毒疹红晕。内火发烧,阳火夜逸,梦思异境,种种不一之变。如有此症,盘膝面东正坐,两

    手握固,叉腰吸气,满入腹中,闭气三息,或五息、七息、九息,以多为益。紧提谷道,细细吐之。少寄

    一时,又吸清气满腹内,照前法行之。

    内运周夭火候歌(一名般刺密谛,付巨龙禅师。易筋内壮口诀) !

    易筋经之炼气诀,分明仔细与君说。祖师留下壮身法,子前午后君休错。定气凝神锁心猿,两手插抱

    跌足坐。识得先天太极初,此处便是生身路。冥目调息万缘空,念念俱无归净土。气透通天彻地寒,无出

    无入一吸间。海气滚滚浪千层,撞入北方坎水渡。河车逆运上昆仑,白云朝顶生甘露。背后三关立刻开,金光射透生死户。气走须弥顶上流,通天接引归神谷,水火升降此时求,白虎锁入青龙窟。龙虑一会神气

    生,再运六六三十六。三十六兮少人知,窍妙分明在坎离。颠倒配合妙通玄,来似金刚去似绵。达摩留下

    修身药,上至泥丸下涌泉。气至脐兮白鹤飞,倒像芦芽穿膝时。行住坐卧君须记,精满神全气自回。神气

    足兮光不灭,又与诸家有分别。有人识得此消息,硬如金石坚如铁。行行步步谨提防,此是神仙真口诀。

    君须牢记易筋经,浑身锻炼如生铁。只此飞身到金烟。

    服药十锦丸方

    野羡葵(炒,去刺,浸晒干净)十二两白芍(火偎、酒浸、蒸)十两白获菩(去皮,勿见水,用石臼

    打碎人乳浸)十二两熟地(老酒浸蒸九次,晒+)十两甘草(去皮,长流水浸三日,炙熟)十两朱砂(水 -63

    飞、研细过二三次,晒干)十两真西党(人乳浸三灶香,阴干,打细研末)十两白术(米潜浸三日切片黄

    上炒,去土)二两当归(酒浸三次晒干)二两川背(酒拌晒干三次.不见水切碎)二两共为细末,炼白蜜

    丸,约重一钱.每服一丸.汤酒送下。复行法,如用脑前功夫,丸内加酥炙龟板四两、炒黄山药三两;如

    用背后功夫,加酒浸金毛狗脊二两、炒黄蔑二两、牛脊髓三两;如用内壮中和聚气之法,加酥炙鹿筋十二

    两、沉水香四两,打细酒浸三次;如阳虚,先服五生丸四十服,令童男先揉四十日,再服十锦丸入常功;

    如阴虚,先服五成丸四卜服,令童女揉至三十日后,再服十锦丸入常功;如遗精有病,先服十全丸四十日,下用丝线束其根,不时用大周天、小周天、河车返复上昆仑之法,再加揉法,不住升提谷道,万事扫净,一念归中,方可服十全丸。炼气四十日,病痊,方好进行修炼常功,大药方可入正直道路也。

    五生丸方

    真西党黄精白获菩白术(炒)炙草等分为末,白蜜为丸,约重三钱,日服二丸,或养练一月,或二十一日,然后再服十锦丸.

    340

    五成丸方

    河车当归川芍大熟地白芍以上制过,熟药等分为末,用红蜜为丸,重三钱,日丸二服,或静养一月,或二十一日,然后再行十锦大药。

    十全丸方

    海石俐(火锻)牡骊龙骨白粉(皆同上)白秋石韭子(炒)金樱子大赤金五十张朱砂(飞)五钱莲肉

    (妙)一两共为末,用银杏肉十两,煮熟取出入臼内捣成泥,加前药柞丸桐子大,每服五钱,空心青盐汤

    下。午用酒下,夕用炒杏仁汤下,一日三服,揉练三次,方入其境。

    便方

    一、白茨黎(盐水炒)十两黄精<九蒸九晒)十两仙茅(人乳蒸)十两为末蜜丸,重三钱,日服三丸,汤酒任下,以代前药。

    二、朱砂(水飞)雄黄(水飞)木香各十两生蜜为丸,黄豆大,口服三丸,三次用下勺

    三、白获等<人乳浸蒸)白术(米浴浸工炒)等分为末,蜜丸重三钱,汤酒任下。

    四、建莲肉(去心)白获等(蜜浸)等分为末,蜜丸,每服三钱,日滚水下。

    另有外壮神勇八段锦因图片多,故不录。

    通关诀(定功)

    通关一法,非驾阴阳二蹻不行。阴阳二蹻,乃水之河车,火之轮车,一身气道之枢纽。阴蹻起,则后

    三关可直冲上顶。阳跷驾,则前三关可直贯注底。翻阴蹻、翻阳蹻时,气又可翻下逆上。分而言之,阴蹻

    起于根,举于足。阳跻起于肩,驾于手。合而言之,阳阴矫皆起于足,应于手。阴娇起则任督通,阳蹻驾

    则鹊桥、尾一应。阴阳蹻上下交应,则吸可到底,呼可至方。上下顺逆错综变换,如意运行,辘轳转而玉 -64

    环活,气道关窍无阻滞,亦无障蔽,故古人云,掌合指立,阴阳蹻通。

    通关诀(定功)

    坐定之际,检点鼻息。一吸入底,一呼即起。呼吸一周,流通灌溉。如波急流,如泉喷吸。上下回环,周流不已。悟透此法,关通窍利。先缓后急,既急复徐。徐徐导引,源归滴滴。还本全真,天机秘密。

    形意巨擘布学宽解读古代养生术秘本

    □布学宽

    《洗髓经》功理功法

    我们要想有效地提高洗髓经的健身作用及开发内功劲源,必须首先明了人体生理结构及其作用。洗髓

    经功法侧重于锻炼身体的两个系统,一是运动系统,二是神经系统。脊柱作为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

    背部正中,是躯干的中轴,由33块椎骨连接而成,除有支撑和运动功能外,还参与构成胸腹盆腔的后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等功能。我们侧面观察脊柱,可以明显地看到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

    曲和骶曲。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起着增强脊柱的弹性作用,可减轻对脑和脏

    器的冲击和震荡。www.qikan.com.cnIE36D0PH6Ir9xRUK

    而脊椎中的脊髓又蕴藏着大量的神经元,联接脑干、脑皮质等神经中枢。一方面,控制调节各器官各

    系统的生理活动,使其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借助感受器,接受外界变化刺激,迅速而准确地

    调节各生理系统的活动,使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可见,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神经系统又起着主

    导作用,不可忽视。易筋洗髓经的锻炼,针对这两大系统的运动,产生运动能和结合能,以此来健身养生

    和提高搏击能力。

    《洗髓经》的健身医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到了老年,主要表现为肾虚肾亏、肌肉萎缩、腿脚

    不灵、动作迟缓,而洗髓经则是有效延缓这些衰老症状的运动方法。伸脊洗髓的脊背锻炼,使脊椎伸拔,粗壮有力,腰板挺直,背活腰灵,脊髓通畅,同时也可不断地整复脊柱的轻微变形,调整气血筋肌、劲力

    消长。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腰椎脊柱是督脉经过之地,亦即精髓升降的道路。督脉贯脊属肾,而肾为先天

    之本,精髓之源泉,身体能源之基地,它具有藏精主骨生髓而通于脑的作用。因此,经常加强腰椎脊柱的

    锻炼,能变化人之气质,修先天之本,使任督二脉流通,强身固精,骨、髓、脑三者均充实健壮,元气旺

    盛,精力充沛。精气足,则可不断地补益脑髓,健康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说,洗髓经是人体最高司令部—

    —大脑的良好体操。

    从生理解剖的观点看,伸腰展背的腰背锻炼可抵抗肌肉萎缩,促进脊柱柔韧灵活,并能促进腹腔的血 -65

    液循环,改善肠胃功能,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强化后天之本。由于在锻炼中强调提肛收肾尾闾卷提,自

    然而然会引发元气鼓荡,蒸腾温暖下腹丹田,进而起到强腰壮肾、固元养生之效应,同时也具有扶直脊椎、畅通脊髓、调和气血、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锻炼一条强劲有力、富有柔韧弹性的脊梁骨,是保证

    健康的关键。

    在围绕腰椎脊柱的锻炼过程中,由于腰背的颤动、伸展、弯曲,对足掌和手掌也有着相应的要求。脚

    掌着地用力,踩蹬一松一紧,对脚掌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按摩效果。因为脚底是人体穴位、经络分布密集的

    部位,由足底产生的反作用力,不但可增加其弹性,而且对全身经络也是一次很好的保健按摩,对治疗和

    预防某些病大有好处。同时,通过甩臂及手指的屈伸活动,既可以松活肘、肩等关节,又可以促进人体经

    络的畅通,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如能长期坚持洗髓经锻炼,自然会收到脊柔软、髓通畅、延年益寿享健康的效果。

    《洗髓经》的求劲原理

    洗髓经作为健身功法来讲,并无技击性可言。但从洗髓经的练法中,可揣摩、体悟合于实战拳法的发

    劲原理。我们知道,武术是门人体科学。技击之巧,全在于手法、步法、身法的灵活应变。因此,必须训

    练实战意识,训练人的神经系统,修炼气的质量、整合内劲功力,以及变化多端的技法。而洗髓经的修炼

    思想,对求劲之法则是一种开悟和积极有效的训练。

    在武术界,各门各派都讲劲力。而求劲之法首先在于求松求柔。洗髓经锻炼,就是要克服全身关节、器官的僵硬、紧张状况,训练骨骼筋肌的协调。在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慢慢练出柔

    和的身体,激发内劲潜能,在身心整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劲力。这种合乎人体自然生理反应的锻炼要

    循序渐进,细心体悟,经过量变自然会达到质变。

    人是直立行走的脊椎动物,从身体生理结构分析,脊梁骨是人体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脊椎的粗壮、柔韧,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和劲力发放的效果。洗髓经锻炼,通过脊梁骨的伸拔(即脊椎 33 个骨节的上下

    伸拉),就会使筋肌收缩的长度产生弹性,脊背之力自然流通。脊椎有效地拉长,各种发力动作都会由脊椎

    的摧动而出来。脊柱越灵活,筋骨肌肉越有弹性,产生的劲力就越大。这就是说,训练脊背的圆撑而挺拔,提高脊椎中和而无碍的通透性,丹田劲力就会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自然界动物的身上,我们也不难领悟到

    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凡是凶猛、灵敏的野兽,它们的身体都是非常松软柔和富于弹性

    的,特别是脊背功能是很强的。因此,认识脊背的重要性,重视腰椎脊柱的奥妙,是洗髓经内功劲力的特

    征。

    洗髓经围绕脊柱伸筋拔骨,柔身练气,疏通脊髓,提高灵敏反应,还应特别注意脚掌力量的反弹劲,这也是锻炼整合劲力的思想之一。脚掌是人体劲力之根源,启动劲源的枢纽。洗髓经体悟发劲原理,是由

    脚底发劲由下而上,节节摧动,即以神意引领脚掌对地面踩蹬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如果没有着力点,再大

    的劲力也不容易发挥。因此,脚的灵活,步法的熟练,身法的变化,劲力的本源全在于脚掌着力点的运用。 -66

    鸟蹬足飞升,虎跃蹬扑食,田径短跑的起跑蹬劲,都是运用着力点这个道理,步乃一生之根基。体现在散

    打中,脚动则身动。劲源的起动,重心的平衡,变化之妙,全在于脚的一举一动。所以,有意识体悟脚着

    地的劲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松肩正脊提尾闾,背脊伸拔脚蹬地,贯通脊柱通任督,神意领先掌劲出。

    这一原理,普遍运用于形意拳的功劲领域。W

    《洗髓经》原文

    总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此名静夜钟,耒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

    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令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丛何

    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

    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工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

    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候《易筋》

    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直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工至,子午

    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耒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

    逼。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

    一蹴企。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苦。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

    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

    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造①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苯立。非理亦非

    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工

    无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

    又为露。主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②。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

    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 ,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工。

    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67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计生死。总被

    名利牵,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天,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

    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

    俱是眼,触着知物倚。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罩.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

    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柬同归,因彼多外驰。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

    死。趁此健身躯,精进用心力。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16饵及器皿,缺一

    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度。造化思何鸿,妄杀即暴戾。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竟得多历年,人何耒丛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第五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慢,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

    保平安。住丛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柬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

    重,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无海,气足神自裕。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

    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钷。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

    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

    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迷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全刚体。外感耒能侵,饮食耒为积。犹恐七情伤,无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

    血肉躯。须照《洗髓经》 ,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抹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耒必以数拘。闭眼常观

    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

    跏改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

    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

    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

    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耒后究竟地。即说偈曰:口

    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www.qikan.com.cnDV3eq9mi5ONBBp9u

    注:①造, 《洗髓经》作透。

    注:②燠(音Yu郁),暖。 -68

    《易筋经》之如是我闻

    □曹英峰

    中华武功,博大精深。传承至今,更见繁复。时有故弄玄虚者渲染夸张,渐失武术本来面目,其中尤

    以《易筋经》等武学巨著易流于玄虚之弊。本期《精武》以“易筋经”为专题,意在还其真相

    今有辽宁曹公历十数载,搜罗《易筋经》坊间版本十余种,择其一二精品献于观者,并洋洋万余

    言,坦诚己见之心,披肝沥胆之意,惟愿国人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说起易筋经,尽管我们至今无法准确地揭示它的神秘内涵,但历经千年的沧桑,它依然散发着巨

    大的魅力,它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使它无愧于被称为一部伟大的武学圣经,一部放之四海皆准的武道教科书!

    笔者出于对易筋经的挚爱向往,集多年来自己体悟和求学访道的心得,遂成此文。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虽

    为一家之谈,然见仁见智,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易筋经起源略说

    关于易筋经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佛说佛理,道说道源。其实易筋经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其传承

    绝不依赖任何宗教的教理教义而得以延续。易筋经的本质乃作用于人体,改造人体生理功能,获得超于常

    人的生理潜力和对固有生理极限的突破,这才是易筋经千年不衰的生命力所在。任何宗教附会和神话臆造

    对于学术研究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非得用理论来诠释易筋经的技术内涵的话,我认为中医理论是最

    科学的一种手段。www.qikan.com.cn5fDADLNUCqhFws9P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上看,易筋经应该起源于“五禽戏”和“八段锦” ,因为无论是坊间各种版本还是

    民间秘传流派,三者之间的修炼本源和指导思想都是一致的。从发展年代上看,五禽戏早在汉代就已十分

    完善和成熟,到唐代则衍生出诸多流派。八段锦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北宋政和年间,而“易筋经”一词的真

    正确立较晚,约在清代中晚期。但是,据宋朝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茅山贤者服内气诀》载: “所谓易

    者,能易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常

    行之不倦,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骸,三年易血,四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成道……”可见,以“易”为修炼核心和鲜明手段的锻炼方法,在宋代就已经广为流传,但这些方法还局限在中国古代导引、吐纳、存思等专注于养生的内炼方面。www.qikan.com.cn5fDADLNUCqhFws9P

    那么,易筋经与武学技术相融汇是在何时呢?应在明代。回溯历史,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导致军事

    格斗技术的改革和发展,也必然促进徒手格斗技术的繁荣。另一方面,道教在明代繁荣时期的世俗化趋向,使一向注重养生实践的道家学术得以广泛地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 由“五禽戏”、 “八

    段锦”衍生出来的养生技术与武学技术在完美结合后,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和升华。在这个时期,成就了 -69

    一位武道合一的典范,一位继往开来、震烁古今的大宗师——张三丰。而清朝凌延堪所著《校礼堂文集·与

    程雨仲书》中提到的天台紫凝道人,可能是易筋经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关键人物,或是易筋经修炼

    的有成就者。www.qikan.com.cn5fDADLNUCqhFws9P

    在研究易筋经的时侯,我从资料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清朝乾隆年间,各派武林人士为了争夺易

    筋经而互相残杀,引起了统治阶级的重视。于是,乾隆皇帝颁旨,令少林寺将珍藏的易筋经交出,由国家

    刊印发行,广为传播。虽然我没有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故老相传,易筋经因为少林寺而名闻天下,确是事实。从现有的版本刊行年代上看,也都出自清朝,说明它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完善过程,到了清代,易筋经已经发展到了空前鼎盛的时期,其锻炼方法广为释、道、儒、医、武诸家所借鉴和融合,形成了各

    自风格独特的流派。www.qikan.com.cn5fDADLNUCqhFws9P

    行文至此,还要特别提一下蜀东五禽图,我曾从中得到过很大的启示,无论研究易筋经的起源还是技

    术特征,这都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五禽图是四川巴县王礼亭先生传出,其方法与易筋经同出一源,但

    比易筋经更为精练,操作性极强,功成后不但全身任人击打,而且反使打人者手足受伤。在我的师门中,曾有患肺癌者修炼此功得以存活至今,其功效卓著,如是叹为奇迹!王礼亭先生通过炼习五禽图治愈顽疾,并成为重庆地区一代名师,其事迹被向恺然先生写入《侠义英雄传》 ,广为流传,影响甚深!近代著名丹医

    实践家张觉人先生(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弟子)曾将其方法写成《五禽气功》一书,有志于斯者可按图索骥。

    其实,笔者关于易筋经起源的考证,既无意标新立异,也不涉及门户之争,追本溯源的目的,不过只

    是触类旁通而便于学术研究罢了。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要

    □布秉全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十二经脉通畅则气血调和,身体健康。反之,十二经脉

    不通则气血瘀阻,百病始生。人体周身肌肉,按十二经筋循行路线划分为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于

    十二经筋之中,对十二经筋起着营养和主导作用,而十二经脉对十二经筋也起着保护和调节作用。所

    谓的《易筋经》之筋,指的就是十二经筋。 “易”是改变、改善, “易筋”就是改善十二经脉。 《易筋

    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经典),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

    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

    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

    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

    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 -70

    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

    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内劲内力)。

    练功总则

    1. 《易筋经》每势皆为桩功,不可理解为动功,现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错误,就是把很多姿势当

    作动功来练,喜爱易筋经的朋友可以通过站桩的体会得到印证。

    2.每一桩势皆分为左势与右势,以足为准,左足在前练的是左侧经筋,为左势;右足在前练的

    是右侧经筋,为右势。即使正立的各桩势也分为左势与右势。仔细观察古传的图示,就能发现每势双

    足都不平齐,正立桩势的双足前后相差三寸许。

    3. 《易筋经》各桩势的共同要点是头领身松。头领,用头领周身,站桩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

    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身松,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所以站桩时要反复检

    查身体各部,看是否有用支撑力的地方,要及时放松下来。头领时隔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隔

    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坠,二者一上一下

    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

    4.心要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多读《老子道德经》能提高自己的心境,此为易筋

    经之心法。

    第一节 手三阳桩势

    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1.韦驮献杵第一势——手阳明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1,左势双足立定外八字,夹角成90度,左足在右足前方三寸许,双肘与肩同高,双手心斜向相对,约成60度角,左手比右手向前三寸许。站桩时背要裹圆,内腰脊要直。头领身松,目视前方。右势反之。

    经筋(经脉)循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2.韦驮献杵第二势——手太阳经筋(经脉) -71

    桩势要领:如图2,右势,双足并拢成外八字,右足比左足向前三寸许。上身前倾30度左右,头

    正,目平视、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上。注意:身体倾时不可弯腰凸背,腰脊要直,是以髋关节为轴前

    倾上身的。

    经筋(经脉)循行: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缘、耳周围及面颊。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 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3.韦驮献杵第三势一手少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3,右势丁八步,右足比左足前三寸许,双臂前平伸,双手心向内(向自己的颈部),指尖向上,注意腰背要直。

    经筋(经脉)循行: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臂的外侧中间(介于手阳明和手太阳经筋之间)、肩

    上颈侧与面颊两侧。初站桩,肩上端易酸胀,久之自然消失。劲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

    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第二节 手三阴桩势

    手三阴经循行在上肢内侧,其中手太阴经循行于上肢上缘,手少阴经循行于上肢下缘,手厥阴经

    循行于上肢中间。

    手太阴经生向后之真力,手少阴经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阴经生向上之真力。

    1.九鬼拔马刀势——手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 4,此为左势,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许,右手置于头后,掌心向后,拇指侧在上;

    左手置于背后,拇指侧在下,掌心向前(向自身),腰脊要直,头面向左上方。注意:双肘向后背,不

    可松懈向前。

    经筋循行:手太阴经筋分布于大拇指、上肢内侧前缘及肋间。初站此桩,臂前肩下发酸发胀,久

    之自然消失。若常练此桩,手太阴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麻热的感觉,进而畅通轻快,随之掌上生出向后

    之真力。

    2.摘星换斗势——手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 5,此为左势,左足向前三寸许,左手置于臀后,掌心向下,臂要伸直;右手置

    于头顶,掌心向上,臂要伸直。头面向右侧,下颏微抬起。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臂的内侧后缘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桩,小鱼际会有酸胀感,久之手少阴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掌上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72

    3.出爪亮翅势——手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 6,此为右势,右足在前三寸许。双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手指相对,右掌比

    左掌略在前寸许,腰脊要直,头要领,身要松。注意:双肩不可端,要沉肩。

    经筋(经脉)循行:手厥阴经筋(经脉)分布于中指、臂内侧中间(介于手太阴与手少阴之间)、腋下及

    胸肋间。初站此桩,掌根手腕内侧酸胀,久炼则手厥阴循行部位有通畅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第三节 足三阴桩势

    足三阴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其中足太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足少阴经分布在内侧后缘,足厥阴经分布在中间。

    足太阴经筋(经脉)生向后之真力,足少阴经筋(经脉)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阴经筋(经脉)生向内相合

    之真力。

    1.倒拽九牛尾势——足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 7,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足尖点地,足趾向左侧,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

    右手拇指、食指指向自己的印堂,其余三指自然握拳,右手距头约一尺,右肘与肩同高。左手置于左

    胯后,小指、食指伸直,指向身后,中指、无名指回勾,拇指扣在食指指端,掌心向右。

    经筋(经脉)循行:足太阴经脉分布在足大趾、下肢内侧前缘及胸腹部。常练此桩,足太阴经筋所

    循行部位 生通畅感,并且足下生出向后之真力。

    2.三盘落地势——足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 8,此为右势,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许,双足之间相距约一足,双足成外八字。屈膝下

    蹲,收臀,腰脊要直,头要领起。双手置于两胯旁,五指自然张开,虎口向前,手心向下,双肘由后向外、向前翻拧,与双膝向后翻拧相对。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许。

    经筋(经脉)循行:足少阴经筋循行于足小趾、足心、下肢内侧后缘及脊柱前侧。常练此桩,可以强脊

    柱,经筋(经脉)循行处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3.吊尾势——足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 9,此为左势,左足略在前三寸许,双足外分成 180 度角,双足尖向外,足跟向里,双足跟相距约一足,弯腰,抬头,双手十指交叉,手指交于对侧掌心而非掌背,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

    弯屈,头不可低下。右势反之。 -73

    经筋循行:足厥阴经筋循行于足大趾、下肢内侧中间,介于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常练此桩,可使经

    筋所过之处生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第四节 足三阳桩势

    足三阳经筋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其中足阳明经分布在外侧前缘,足太阳经分布在外缘,足少阳经分

    布在中间。

    足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足太阳经生向上之真力,足少阳经生向外开之真力。

    1.卧虎扑食势——足阳明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0,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重心在右足,双手十指并拢支地,双手与肩同宽,腰脊

    要直,头要抬,要有领起全身之意。注意:腰背要平,右膝不可过屈。

    经筋循行:足阳明经筋分布于足二趾、三趾、四趾、下肢外侧前缘、胸腹、面颊等部。常练此桩,足

    阳明经筋循行部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2.打躬势——足太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1,此为右势,右足略前,重心在左足,双足相距约一横足宽。俯身下腰,双手十指

    交叉,手指交于对侧手的手背,置于头后,掌心向上。注意:双肘不要夹,要展开,前臂成一直线,腰脊

    要直,不可凸背,颈不可弯。

    经筋循行:足太阳经筋分布于足小趾、下肢外侧后缘、腰背及头顶等处。常站此桩,足太阳经筋循行

    部位会有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上之真力。

    3.青龙探爪势——足少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2,此为左势,左足在前,右足外摆,双足成 90 度角,右掌推向左侧;左手半握拳,置于左胯旁,头歪向左侧。注意:头要领,虽然是头歪的姿势,但意领要强。

    经筋循行:足少阳经筋分布于足第四趾、足背、下肢外侧中间、身体的左右两侧及头的侧部。常站此

    桩,足少阳经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热及通畅感,足下生出外开之真力。

    通过站易筋经桩势,可生出一种内在的真力,此力外柔内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此力生于命门(第二

    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通过十二经筋(经脉)而从手足发出,对应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940KB,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