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信息
编号:11011404
老人身手别太“敏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日 《健康时报》 2006.03.02
     受访专家:胡立文,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头晕等。

    门诊时间:周三、四上午

    门铃响了,电话响了,赶忙起身去开门或接电话,这些生活中的常事儿,对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是诱发脑梗塞的“导火索”。这是日前在美国卒中学会第27届会议上,以色列学者报告的新观点。突发的动作,如门铃响后的一惊而引发的动作,就足以使老年人突发卒中。研究者发现,大喜大悲、突然用力、气温骤变及体位突变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在对卒中病人发病前一天或当天的活动进行详细调查后发现,在所有的危险因素中,位居首位的是突然改变体位。

    是不是体位的突然改变,使原本在血管中的斑块脱落,从而诱发了脑卒中?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立文说,体位改变造成斑块脱落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体位改变诱发的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发生体位性血压下降,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对于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即坐和站时短时间内,血压变化大于30mmHg),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为,在大脑的一些大血管间,如深穿支和皮支间的血管本身就细小薄弱,血流量很小,体位突然改变会造成血流量骤减,血液循环暂时出现“停顿”,就发生了临床上称为分水岭卒中的情况。同时,由于脑部缺血,使脑灌注压低于正常值,这些都是引起卒中的原因。

    为减少卒中猝发的危险,老年人遇到有敲门声、按门铃、电话铃响时,别急着突然起身。睡醒后从床上坐起时,要注意保证两个“3分钟”,既先坐3分钟再站起来、然后站3分钟再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平时血压偏低、身体虚弱的人及高血压患者在服用α-受体阻滞剂后会使血压下降较快,都是此病的高危人群,遇事要尽可能“慢半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