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1期
编号:10860024
凯时与弥可保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四肢末梢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凯时与弥可保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0例符合以下观察条件的患者:(1)以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程3~12年的患者。(2)有DPN 临床表现。(3)糖尿病治疗后空腹血糖<7.8mmol/L。(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对照 (略)

    两组在上述几项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给予降血糖、饮食疗法的同时、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时分别给予不同的用药组合。治疗组给予凯时10μ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同时肌注弥可保500μg,每日1次。对照组VitB1 10mg,弥可保500μg肌注,每日1次,两组治疗用药时间均为3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血糖、神经传导速度。

    1.4 疗效标准

    1.4.1 临床症状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腱反射接近或恢复正常。有效:深浅感觉改善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深浅感觉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腱反射、深浅感觉无改善。

    1.4.2 神经传导速度 显效:Mcv、Scv较前增加2m/s 以上,或恢复正常者。有效:Mcv、Scv较治疗前稍有增加。无效:Mcv、Scv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判断。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0±0.4)mmol/L、(7.2±0.5)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无显著性改变。

    2.1 临床效果 应用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3周后,9例显效,7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8.9%;对照组4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40.9%,两组间总有效率χ2=9.83,Ρ<0.01,差异有显著性。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本组病例中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人明显减慢,治疗组与对照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Mcv、Scv 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在3周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有头痛、恶心,1例食欲不振,2例出现双下肢皮肤瘙痒,未出现其他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血糖引起血管性缺血、缺氧、维生素缺乏及山梨醇通路,肌醇减少,非酶促组织蛋白糖基化等代谢障碍密切相关[1]。凯时注射液是前列腺素E1(PGE1)脂微球载体制剂,在体内吞噬细胞的作用下,释放PGE1与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膜上的PGE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扩张血管、改善末梢循环;改善肌醇代谢,增加Na+-K+-ATP酶的活性;可改善神经病变的症状与神经传导速度[2],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加强血管扩张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3]。另外,凯时利用脂微球载体在体内的特异性分布,克服了在肺中部分失活,局部血管刺激、引起静脉炎的缺点,使药物更好地聚于炎症病灶及血管,提高了PGE1的疗效[4],减少了使用剂量,静脉用药无刺激,应用方便。

    弥可保通过甲基转化反应促进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脂质代谢,可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刺激轴浆蛋白质合成,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4]。

    凯时与弥可保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可以从改善微循环、神经修复、改善代谢状态等诸多方面作用于病变,可以充分体现两种药物的优势及协同互补性,治疗组88.9%的病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善,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我们认为: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使用维生素B和弥可保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前者对痛觉过敏、感觉减退和腱反射减弱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凯时联合弥可保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病程长、病情重的患者效果欠佳。

     【参考文献】

    1 Chopra JS, Hurwitz LJ, Montgomery DA. The pathogenesis of sural nerve changes in diabeto mellitus. Brain,1996,92:391-418.

    2 钟惠菊,韩秀云,方育川,等.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5,11:115.

    3 Kanamau K, Waga S, Kuga Y, et al.Transcranial Doppler Pattern after intracarotid Papaverine and prostagl andin El incorporated in lipid microsphere in patients with vasospasm.Neurol Med Chir (Tokyo),1998,38(suppl ):152.

    4 北京弥可保临床观察协作组.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99,1:14.

    (编辑:宋 冰)

    作者单位:15007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干部病房, http://www.100md.com(华丽,王宝章,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