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9126
胰腺结核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1-1731-02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6岁,左上腹部疼痛半年,2个月前出现心窝部胀痛,向左腰部放射,加重伴发热(体温39℃~40℃),恶心,呕吐1周。血淀粉酶1150U/L,尿淀粉酶3402U/L,B超提示胰腺正常轮廓消失,胰头、体部探及不规则含液性包块,大小为7.9cm×4.2cm,其下方及胰尾部可见正常胰腺结构,脾厚4.8cm,肋下2.0cm,脾前缘下方探及游离液体,最大深度1.6cm。于2001年2月5日以“急性胰腺炎,腹水”收入院。既往史:1993年患肺结核,1996年复发1次,一直未来月经。体检:体温39.2℃,脉搏114次/min,血压100/70mmHg,呼吸22次/min。热病容,神清,皮肤、粘膜无 出血点,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略膨隆,左上腹饱满伴压痛,肝脾触及不满意。入院后,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肾功正常,HBsAg阴性,血沉45mm/h,CEA、CA199正常,血淀粉酶1225U/L,尿淀粉酶3486U/L,血培养2次阴性,PPD强阳性,胸正侧位像:在肺门旁可见斑点状钙化,2次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后按急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合并感染治疗1周,热仍不退,腹胀痛加重,呕吐频繁。再次复查B超,胰腺混合性包块为10.0cm×6.5cm,外壁薄厚不均,腔内不规则条索样回声,胰腺后方脾静脉受压,脾门见2.4cm×1.6cm结节,左侧腹部见小肠局限性扩张,见逆蠕动,脊柱两侧见多个淋巴结回声;胰腺CT(图1略):胰腺体部明显增大,大小为5.0cm×10.0cm,其内密度不均,边缘欠清,周围组织呈受压改变,腹膜后见多个淋巴结增大,脾大达8个肋单位,脾厚6.0cm。拟行胰腺穿刺活组织检查,但家属不同意。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腹腔结核、胰腺结核的可能,故同时抗结核治疗及支持治疗。2周后病人热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血尿淀粉酶3次逐渐下降。病人住院45天,因经济困难要求回家继续抗结核治疗。我们一直跟踪观察,2000年4月复查胰腺CT(图2略):胰腺包块明显缩小,2000年10月胰腺CT(图3略):胰腺形体基本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腹腔、腹膜、胰腺这样广泛的腹腔脏器结核是非常少见 (图3略)的,国内仅有少数病例报告。患者多为青壮年,一般继发于体内其他脏器的结核。该患者有肺结核病史,结核菌可经血液播散到全身而发生腹腔、胰腺等部位结核。本例以左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胰腺肿大、包块、巨脾、腹水为特点,单纯按“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不佳,同时抗痨治疗,病人临床症状消退,胰腺包块逐渐缩小,9个月后复查胰腺CT:胰腺形体基本正常,腹水消失,复查血尿淀粉酶正常。胰腺的病变可能因结核病灶阻塞胰管或胰腺本身的炎性狭窄、闭塞,使胰液流出受阻,远端胰管潴留形成囊肿 [1] 。胰腺结核有干酪样坏死并液化时,胰腺亦可肿大。本病例有脾肿大,可能为脾脏结核或肿大淋巴结压迫脾静脉导致脾脏瘀血。肿大的淋巴结、胰腺或腹腔结核所致小肠本身的病变引起小肠不全梗阻,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结核病的发病率虽然在解放后有下降趋势,但仍不失为一常见疾病,凡有结核病史,临床上有结核中毒症状,有不明原因慢性上腹部疼痛,腹部包块,血尿淀粉酶增高者,要考虑到此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沙文阁.腹痛、腹水、高热伴高淀粉酶血症.实用内科杂志,1986,6(9):51.

    作者单位:1 132011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2 132002吉林省吉林市传染病医院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刘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