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0期
编号:10392495
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15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0-2919-02

    笔者运用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1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偏头痛均选自1998~2003年的门诊病例,男62例,女88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痛,颞筋区的疼痛尤为剧烈,严重者头若紧箍,痛不可忍,烦躁不安,可伴头晕、颈僵等。

    1.2 治疗方法

    1.2.1 方法 (1)在进行全身查灶基础上,贯彻“以灶为腧”法则,以理筋手法施予理筋解结;(2)重点对眶膈筋区,颞筋区、枕筋区及颈筋区施以每一个病灶的不同手法理筋,达到筋结病灶的一般松解;(3)针对上述筋区的痼结病灶,以固灶行针方法,施行针刺治疗;(4)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承受能力,进行补遗“梳头”治疗,每天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5~7天,可令结聚的病灶经脉疏通,邪从表解,达到治疗目的,一般不留针。
, http://www.100md.com
    1.2.2 注意事项 (1)急性传染病,严重器质病变病例,感染及恶性变肢体及部位、出血倾向及咯血病例、极度衰弱病例、孕妇、产妇、婴幼儿等禁用。(2)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配合协作。(3)注意病者状况,操作细致,严防粗暴行事,以防折伤。(4)按病者的承受能力,施以因人、因病的治疗量度。(5)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6)严防刺伤重要部位及脏器。

    2 结果

    15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减轻,头部轻爽之感,有效率达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0岁,农民,因左侧偏头痛1月余,每天发作3~5次不等,每次约30min,于1998年8月10日到我院头痛门诊就诊,查:痛苦面容,烦躁不安,脑CT无异常,左侧头部皮色潮红,脉管怒张,颞筋区可触及米粒及蚕豆大小筋结,经用经筋疗法治疗1次后头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连续治疗10天,追访1年未复发。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经筋疗法来源于壮族民间医术及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是壮医非药物疗法科研成果,由于经筋是经络连属部分,故经筋疗法实质是经脉针灸疗法新领域的开发。经筋疗法诊疗的直接对象是人体的“经筋系统”,它包含人体的皮肤、肌肉、肌腱、韧带及广泛性的机体膜性组织、结缔组织以及与其交织为网的末梢神经、血管、淋巴组织等,这些组织任何一个局部性病变,尤其是肌性收缩,势必 导致系列性的连锁反应,发生累积性广泛病变。经筋针刺“消灶”疗法,是在经脉针刺疗法基础上,针对经筋结构,生理病理及病机,尤其是针对经筋“结灶”形成,需要进行“解结”治疗的特点而发展形成,主要治疗的对象,是经筋的病症,其主要直接施治的部位,是经筋“病灶”,其任务是“消灶解结”,具有施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直达病所,得气显著,效力集中,见效快,消灶力强,病愈的远期疗效巩固等优点,是一门集针灸与手法为一体的独特疗法,效果超越于一般的针刺疗法,体现了“特效穴”群体的特性。

    偏头痛属于中医少阳经证,多因头颈部的肌筋持续性收缩,导致少阳经之气机枢转失衡,气滞血瘀,经脉阻闭,发生“不通则痛”的临床表现,形成经筋结灶,具有可触察到的阳性病灶体征,由于头部的筋脉丰富,但其浅薄而紧,故其病变发生时,致痛尤烈。肌筋性头痛,世人对它具有共识,美国脑科学专家彼德森氏指出:“头痛是由于颈的肌肉及纤维僵紧而引起,”彼氏创导了“拉颈法”治疗头痛,据称“坚持治疗”3个月可把疾病治愈。第一军医大学的钟世镇教授通过研究证实了经筋疗法通过舒筋减压→改变肌筋的环境,从而促进神经康复。经筋疗法,运用“综合消灶”手段,解除持续性收缩状态的筋结,对于肌筋性头痛,具有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单位:652300云南省弥勒中医院西区社区卫生服务站

    (编辑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李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