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0期
编号:10392511
超声导向三氧化二砷瘤内注射治疗肝癌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0-2860-01

    我院自1998年6月~2003年10月在B超导向下经皮经肝肿瘤血管内注射三氧化二砷(As 2 O 3 )治疗肝癌,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53~78岁,平均55岁。肿瘤位于肝右叶27例,左右叶均有5例,位于左叶4例,肿瘤直径为3~9cm,平均4.0cm,28例病人甲胎蛋白(AFP)均>400mg/ml,所有病人均结合病史、查体、AFP和影像学等依据确诊,病人均因转移和心肺疾病而未手术治疗。Ⅱ期病人30例,Ⅲ期病人6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心电图。术前碘过敏实验,术前肌注安定5ml,度冷丁50mg,注射针选用12号针,长18cm。进针前嘱患者屏气训练,准确定位,药物选用5-氟尿嘧啶250mg、40%碘油5ml乳化,然后再抽出乳化液5ml与0.1%As 2 O 3 注射液5mg混合。注射时可见荧光屏上药物呈“云雾状”或“扇形”分布。每例病人注射2~6次,根据病人耐受性,临床效果、CT观察、药物分布情况和AFP而定。每半个月~1个月注射一次,注毕后拔针时注射2%利多卡因加利止血1支,术后卧床8h。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病人注射后肝区轻度疼痛6例,2~3天后症状消失,5例病人术后体温在37℃~38℃之间,对症后即可消失,19例病人AFP平均下降820ng/ml,1例病人AFP持续升高,3例病人已生存5年,全组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人目前平均生存时间为1年。CT结果:药物分布肿瘤全部显影12例,21例显影2/3,1/3显影3例。

    3 讨论

    三氧化二砷(As 2 O 3 )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目前实验结果已表明,As 2 O 3 对肝细胞癌(HCC)的主要作用途径包括:(1)诱导肿瘤细胞调亡;(2)抑制肿瘤转移;(3)影响肝癌细胞免疫功能;(4)抗肿瘤血管形成;(5)与化疗药连用的增效作用 [1] 。一些临床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报道也已证明该药疗效确切 [2] ,苗头十分可喜,但由于该药全身反应较明显,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手足麻木、便秘或腹泻等,一些病人不愿接受静脉用药。笔者认为经超声引导肝瘤内注射给药可避免全身反应,操作简便,无胆囊、胃、脑栓塞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注意点:(1)术前反复定位、屏气训练,选择最佳穿刺位置,避免胸、腹腔并发症;(2)注药时尽量注射到肿瘤血管内,出现“扇形”分布,CT显影较好,如未出现“扇形”分布影像,可稍进针或退针;(3)拔针时注入2%利多卡因3ml和利止血1支混合液(1克氏单位),以防止出血和疼痛;(4)反复注射使肿瘤缩小时,肿瘤可变硬、纤维化,如AFP仍较高,可继续注药,当AFP降至小于25ng/ml后,可停止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AFP一次;(5)当肿瘤个数较多时,应选择主要病变。本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病人易于接受,临床效果好,避免了三氧化二砷的全身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兵.三氧化二砷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国外医学·消化免疫疾病分册,2003,23:219.

    2 钱军,秦叔远,何泽明,等.三氧化二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3.

    作者单位:132001吉林省吉林市铁路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王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