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86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7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3000-01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急性盆腔炎迁延演变而来,常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近几年来,我院运用中药灌肠配合替硝唑内服治疗本病57例,效果明显,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符合《中医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诊断标准。年龄最大50岁,最小22岁,其中20~30岁16例,30~40岁12例,40~50岁10例,病程最长16年,最短6个月。

    1.2 治疗方法 西药以替硝唑,每日3次,每次2片,10日为一疗程,有过敏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者停用或改用其它抗生素。中药以我院自拟复方红藤汤为基本方:红藤、败酱草、公英、薏苡仁、大黄、丹参、泽泻、桃仁。少腹胀痛去双花、公英,加枳壳、炒川楝;小腹冷痛去双花、公英、泽泻,加附子、肉桂、小茴香;腰部酸痛加寄生、川断,有症癖者加三棱、莪术;气短懒言加党参、黄芪。按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各药剂量。上方煎剂100~150ml,温度39℃~41℃,14~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5cm缓慢灌肠,保留4min以上,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经期停用。

    2 结果

    痊愈18例(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21例(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或B超于治疗前后同时期对比检查盆腔包块缩小1/2以上),有效18例(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减轻,B超于治疗前后同时期对比检查包块缩小1/3~1/2)。总有效率达100%。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急性盆腔炎演变而来,其主要病原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寄生虫等,一般途径为不洁性交、宫内节育器、寄生虫等因素,由血液淋巴或沿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或直接蔓延导致本病。病理基础为盆腔内炎性渗出,器官粘连,局部组织增厚,瘢痕增生等,解剖结构方面盆腔与直肠位置毗邻,其静脉丛互相吻合交通。中医学认为妇女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经期同房或盆腔手术消毒不严等均可导致湿热(毒)之邪入侵胞宫、胞脉、胞络、冲任,阻滞气血而起,病久湿热瘀滞遏伏不去,留恋下焦,故我们以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为法,选用复方红藤灌肠方,方中红藤、败酱草、金银花、公英清热解毒,消痛排脓,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滴虫等有明显抑菌及杀灭作用与西药替硝唑在治疗上起协同作用,丹参、桃仁、大黄活血祛瘀,凉血消痛,泻火解毒,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薏苡仁、泽泻利水渗湿且能清热,以上药物水煎灌肠吸收后迅速进入盆部各脏器血循环,避免有效成分受胃酸、消化液及肝脏的破坏而直达病所,发挥药效,使疗程缩短,疗效提高。

    作者单位:256104山东省沂源县鲁村中心卫生院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任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