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信息
编号:10314677
华西医院:秉奉医乃仁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5日 《健康时报》 2003.05.15
     胡迎新 王哲

    走进成都华西医院,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所古香古色、豪迈气派的巨大院落,院里绿树蔽荫,草木葱茏,花香鸟语,你会以为进入了《红楼梦》中的豪门府邸。华西医院,历尽百年,又何以久盛不衰呢?这是记者最想探知的原因。

    在华西医院记者听到了许多“救死扶伤”的小故事,方得知华西人始终秉奉“医乃仁术”古训,这就是医院久盛不衰的秘密。该院眼科护理组,提出三个“为了”,即“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在去年初冬灭蚊器暂停使用后,该科病房仍有蚊子,影响病人休息和健康,夜班护士主动为病人买回蚊香。事虽不大,却令病人感动不已。在医院推行首诊责任制时,该护理组推出了“首问负责制”,病人有疑问,最先问到谁,就由谁为其解决和解答,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耐心地解释。

    眼科护理组的护士们视病人为自己家人,特别是对那些来自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很差的病人。2002年6月7日,该科收治一名叫历春的8岁小男孩,因视网膜脱落前来就医。这孩子从小失去爹娘,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经济非常拮据。爷爷为了孙子的前途,咬牙在家乡亲友那里,凑些钱来治病,该科护士们知道后,主动为小历春捐款700多元,衣物20多件。孩子手术后肠道反应严重,两天不肯进食饮水,护士们就围坐在他的床边鼓励他,送他水果和零食,并一口一口地喂他吃饭……在护士们精心的护理下,小历春很快康复。孩子出院时,历春的爷爷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知说啥好……
, 百拇医药
    6月16日,这爷俩乘长途车赶了几百里山路,来到华西医院眼科护理组,特意送来一面锦旗,锦旗上“无私援助,衷心感谢”8个大字,折射出一位质朴农民对白衣天使的感激之情。

    华西医院,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医院,历尽民族百年岁月沧桑,始终不渝地秉奉“医乃仁术”的古训,使之百年气运不衰。(胡迎新 王哲)

    医院档案

    华西医院的前身是1892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基督教会建立的存仁和仁济两所教会医院,1914年,原私立华西协会大学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医学院。它位于成都市外南国学巷37号,是卫生部重点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

    占地约400余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开设专科门诊220余种,开放床位3500张,有职工24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5%以上,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5人,硕士生导师11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2002年门诊量达164万人次,手术量3万余台次,平均住院日11.19天。该院门开设了专科专病门诊220种,门诊实行中午不休息连续工作制、双休日门诊、便民门诊、藏区医疗、社区医疗、金卡会员特制需服务等以满足方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
, 百拇医药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以其人才储备、科技设备和规模在国内有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的美誉。

    专家有约

    魏于全: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教授、博导。1999年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从事癌症临床的生物免疫治疗、化疗和抗肿瘤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等方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肿瘤疫苗、人体抗肿瘤免疫机理、靶向基因、阻断血管生成的基因工程药物、肿瘤的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异种整合素基因疫苗及肿瘤异种免疫治疗等研究。有关免疫学成果入选2000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被称为“为癌治疗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及研究领域”。被评为卫生部“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8∶00~12∶00

    周总光:普外三科主任、教授、博导。2001年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资助。他从事肝胆胰临床外科和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的应用基础研究多年,获得多项胰腺微循环重要发现。在胰腺外科和微创外科领域有突出贡献。对于阐明胰腺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乃至整个胰腺学科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8∶00~12∶0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