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信息2
编号:10122715
越练越“没门儿”———博大精深的太极拳(闲云野鹤)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9日 《健康时报》 2002.08.29
     北京六里桥北里 朱殿云

    15年来太极拳是我晨练的必修课。我购买了有关太极拳、剑的书自学。电视上如有教授太极拳的节目我肯定看,市场上太极拳的光盘我也买了不少。其中我最喜欢李德印老师的书与光盘。因为他对每个动作的讲解都那样详细,并且是不厌其烦地做示范动作,详细到每个动作的出处、由来、流派、方向及角度等。加之他的弟子们娴熟准确、规范优美的动作,更使我迷恋太极拳了。而今我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与我30多岁时相比,精神好多了,身体更健康了。这都是我打太极拳的结果。

    诚然,太极拳是一项博大精深的运动。越打越觉得自己连门都没有找到,何况入门呢?从形体套路来说,虽然能打好多套,但内在的东西并没有抓住。比如“内劲”,一到发力的时候就觉得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不是很自然地从腰腿发力。再比如以意导力并非每个动作都能做准做好。还有呼吸的配合也不是很如愿的。十几年的学习与锻炼使我深感太极拳太深奥了。要想做到全身放松,思想集中精神专一,虚领顶劲,尾闾中正,偏中寓正,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连绵不断,上下相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还要努力学习。

    练太极拳不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使我结识了不少拳友,从他们身上我受益匪浅。拳友们和睦相处、切磋技艺。我的教师李之龙先生年过古稀,他那诚以待人、谦逊的态度都令人敬仰。拳友中的欢声笑语把老年人最害怕的孤独寂寞也赶走了,老年朋友们何乐而不为呢?

    (北京六里桥北里 朱殿云)

    编后

    有着悠久历史的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项目,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太极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也包括本报的热心读者。我们真心地希望您能将练习太极拳的体会,或者对于太极文化的理解告诉我们。本报将不定期地进行选登。投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健康时报强身健体版编辑收(100733)或发E-mail:qsjt@peoplemail.com.cn,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