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 正文
编号:13074661
催眠原理与暗示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8日 健康报网
     提到催眠术,人们通常以为这要么是心理学家的实验,要么是某些专业人士的表演,认为它跟自己毫无关系。事实上,它的确与自己没有切实的相关,但我们却经常生活在近似催眠的心理状态中。

    在心理诊所里,催眠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他反复向对方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陷入昏睡状态。其实,昏睡与真正的睡眠不同。昏睡者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提供的暗示。

    心理医生已经发现,不仅是身心疾病患者,而且普通的人也时常会有精神恍惚、注意力减退的时候。这都可以说是一种被催眠的状态。而心理医生的分析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健康者的被催眠状态较容易发生:

    (1)疲倦感觉或意志薄弱的时候。

    (2)长期的紧张感由于一个新意念而完全消失。

    (3)沉浸于个体或信仰的崇拜,放松了对客观的评判。

    (4)处于完全信任对方的前提下。

    (5)在紧急状态下,没有意识和思考的余地了。

    这也意味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上述的精神状态或多或少都在反复不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心理专家对NBA篮球队的比赛考察发现,比赛中投手的好球决定于投出的顷刻之间,只要他想投出好球,并给出相应的情绪操作,结果就容易如愿以偿。相反,情绪不好时的投手表现,都容易投出坏球。在投出好球之前,投手一定要充满信心,这种情况就属于一种自我催眠。毫无自信心的投球也属于自我催眠。在篮球投出之前,一切好坏结果都会受到自己暗示的作用。

    所以,我们人类行动中有不少自我暗示。生活中,一个人受到当时身体与心理状况的影响,思前想后,结果就会产生不良的自我暗示。比如,一位胆小的人必须要在大庭广众前讲演,他就会被当时周围强烈刺激所震慑,这就如同置身于被催眠时的状态,他会失去行动的自由。这是一种自认不行的暗示在内心作祟的缘故。

    如果本人能意识自我暗示这个事实,就具备纠正的机会,只可惜很多人意识不到。人类也可划分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广博情趣的行动者,另一种是迟迟不采取行动的慎重者。后者大多数有不良的自我暗示,他对一切感到悲观,很多事情觉得绝望。他们在无意识中有否定的自我暗示,以至只要遇到困难,就会自我暗示表示放弃。

    而一位情趣型的行动者,他会对各种事情都想做做看,事先没有不良的自我暗示。而其操作过程虽然会遇到困难,他也会继续尝试,改变僵局。在百折不挠之余,显现出自己的创意,而让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难怪一位日本心理医生这样安慰消极情绪者:“你应该时时刻刻认真做自己的事情,不要以为现实中只有困难。只要以轻松的气势向前迈进,则会完成得很顺利。无论任何工作,很难令人一目了然的。然而,只要你用尽心机,面对现实,你以为很难的问题也会消失,自己的能力也由此得到很大提高。总之,一切事情的难易,只有实际去做才能明确,而不是由一开始的预测来决定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林